日前,遼寧省對轄區內8個城市開出5420萬元“空氣質量考核罰單”,并承諾罰繳資金將全部用于該省藍天工程。這是遼寧省自2012年出臺《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以來,首次開出“灰霾罰單”,罰金由省財政廳直接從下級城市財政資金中扣繳。(12月17日新華網)
消息一出,網絡上質疑聲不斷:“霧霾罰單”究竟誰買單?
“灰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灰霾又稱大氣棕色云、大氣灰霾。形成灰霾天氣的主要原因是PM2.5濃度上升,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的主要來源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工廠直接排放的粉塵和機動車的道路揚塵,屬于機械污染;二是燃煤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等形成的氣溶膠顆粒,屬于化學污染;三是在太陽輻射下大氣中的多種化學組分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的光化學煙霧,屬于光化學污染。
由企業為“灰霾罰單”買單到底公不公平?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面子工程”,“政績”,盲目招商,投資建廠;一些企業,為達到盈利目的,肆意排放,造成大范圍的污染后,令區域內的居民,甚至其后代,承受環境惡化的后果。而政府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企業造成的污染,卻常常需要地方政府用公共財政的錢去支付治理費用,讓老百姓“受著罪,又要交著錢”,這的確是不公平。
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灰霾的受害者,同時也可能是灰霾的制造者。由于空氣質量的惡化與每一個人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關,治理灰霾就成為當務之急,而不是在乎到底誰才是“罪魁禍首”。
怎么治理灰霾?一方面,政府要將“空氣關乎民生”融入到執政理念當中,制定綜合防治計劃、調整工業能源結構、改善民用燃料結構、完善城市綠化系統、進行區域聯防聯控和污染物協同控制,以有效應對灰霾天氣并達到最佳治理效果。
另一方面,在呼吁政府對空氣質量嚴密監測、加強灰霾治理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能像抵制在公共場合吸煙那樣,逐漸把減少灰霾變成一種人人自覺的社會公德,那么,治理灰霾就有希望。雖說,個人一點微小的努力看似微不足道,但唯有所有人都真正行動起來,空氣質量才有徹底好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