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玉潔、劉敏)“下一步改革有三關要過,市場關、財稅關、城鎮化關。這三個問題不解決,積累的問題就解決不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近日召開的形勢分析會上說。
在這場主題為“改革新起點、新突破”的分析會上,來自全國人大財經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等機構的專家和學者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改革措施進行了研討。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為深入改革開放提供了組織保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說,“這在引領新階段市場化改革上前進了一大步。”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一是凡市場能做的事情交給市場;二是轉變政府職能方向,不要越位;三是改變政府主導的增長方式。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視程度超出以往,特別是《決定》中關于“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穩定稅負”、“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等提法切中了現行財稅體制改革的要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對新階段財稅體制改革提出幾點看法:“第一,保障財政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才能穩定稅負;第二,預算透明還需完善很多技術性問題,比如科學分類政府收支、理清一些方面的資產和負債;第三,強調地方財權事權匹配的同時,強化支出責任的約束。”
“中央決心很明確,改革方案的設計是為解決當前發展中關鍵的矛盾和問題。”彭森強調,“把改革的成績說得太高不好,要把形勢看得嚴峻一點,這樣改革的共識才能更加凝聚。”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關鍵在于落實。
“一方面需要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總體規劃,另一方面還得部門來推,現在改革最大的阻力正來自于這些中間層面。”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等專家認為,應當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機制,避免部門根據自己的利益和價值取向進行“選擇性改革”,讓改革成為不可逆轉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