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斯·芒福德(1895—1990)是美國近現代一位偉大的人文學者和城市學者,他生長在美國工業文明與城市化的繁榮發展時期,經歷和目睹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衰落、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以及精神文化的腐朽。他的道德稟賦和廣博知識,促使他終生勤于思考,筆耕不綴,留給世人豐富的著述,是人類一筆珍貴的遺產。
劉易斯·芒福德是偉大的城市學者。他對城市的研究集中在對城市歷史過程的剖析。他撰寫的《城市發展史》、《城市文化》以唯物主義觀念,系統闡述了城市的產生、成長、發展、變異到特大城市的出現,以至預見它的消亡,清晰地展現了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給予人們很大的教益。
劉易斯·芒福德指出,歷史上城市發展的形態總是與當時的經濟、社會、文化、意識形態和政治相關聯。城市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都不是偶然的。他精辟地說:權利和金錢結合,決定城市的發展。今天仍然如此。例如,中國的改革開放,擺脫了計劃經濟的大量束縛,解放了思想,利用了土地公有制的優越性,培育了房地產業,并且成為城市的支柱產業。這個產業為城市生產了大量住房,為城市政府創造了大量財富,提供了就業,但是同時也顯露企業本質上的特征:無休止地貪占土地,追求高額利潤,置為廣大人民創造宜居環境于不顧。
幾十年來,劉易斯·芒福德的思想在中國有所傳播,但影響力不是很大。中國學者,如吳良鏞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紀念芒福德誕生100周年之際撰文論述其思想,并提出對其有關人居環境科學思想的啟示。吳良鏞教授指出:芒福德認為要密切注意人的基本需要,包括人的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強調以人的尺度從事城市規劃;他提倡重新振興家庭、鄰里、小城鎮、農業地區和小城市以及中等城市,對大城市的畸形發展進行多方面的抨擊;他論述了與社會物質載體相配套的政治秩序和行政組織,提出一種平衡的經濟模式,主張以人生經濟(life economy)取代金錢經濟(money economy)。
中國另一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引起中國規劃界、建筑界的熱烈響應和討論?!吧剿鞘小鄙婕俺鞘邪l展建設與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環境美學等多方面的問題,與劉易斯·芒福德的思想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我本人在學習討論“山水城市”時,曾寫過一篇“城市建設要尊重自然”的短文,強調“城市與自然環境的協調與配合”。我在文中提出:“好的城市設計都懂得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利用已有的自然因素,如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甚至把遠處的自然景色‘借用’或‘引入’到城市中來,‘再現’自然”;“有些城市,為了開發土地而粗暴地破壞自然景觀,如大面積地填挖土地,開山取石,損害山林植被;有的城市為了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在秀麗的湖畔山麓建設尺度失當的高樓大廈。這些都是一種對自然的破壞?!比欢趯嵺`中,自然并沒有很好地得到尊重。與芒福德一樣,錢學森十分重視研究城市,建議建立“城市學”,后來由于意見不統一而未成。但是在中國,研究城市的局面,卻已經展開。
芒福德關于城市發展的思想集中起來,最有啟示性的在兩個方面:人文社會的發展階段;城市文化。
人類社會隨著生產力發展進入文明形態以來,經歷了漫長的農耕文明時期,大約從17世紀開始進入工業文明時期。雖然不同時期的社會有標志可以識別和劃分,但其過渡總是呈現漸進式,而且會有一定的反復。當今,全球處于工業文明時期,包括中國。人類享用著這個時代所創造的大量物質產品和成果,同時也承受著這個時期產生的大量弊端。
2 0世紀后半期全球性環境危機的日益惡化,喚醒人們的覺悟并形成全球性的行動。以資源節約、降低排放、改變能源結構、推行循環經濟、倡導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等為主要內容的科學規劃,符合生態文明的要求。生態文明的時代已經孕育在工業文明時期之中。雖然人類全面進入這個新時代還將待以時日,但方向是可以肯定的。
城市的物質形態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表現。芒福德是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畸形發展現象尖銳的、不懈的批判者。他曾經挑起一場大論戰:工業文明的衰落和生態文明的萌起。對于今天的中國而言,這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當前的城市發展建設上,盲目跟隨工業時代的傾向并沒有根本轉變。搞大型開發區,大圈土地,突破環境容量,制造污染;追求超大城市,超高層的摩天大樓,引導脫離大眾的、為少數人享受的高端設施,加大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破壞社會公平。這些與生態文明背道而馳的傾向,必須高度警惕。為此,大力宣傳和傳播劉易斯·芒福德的學術思想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支持“《劉易斯·芒福德全集》翻譯與研究”的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