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提出總體部署和要求。
為做好貫徹落實,并指導各地及各行業做好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11月4日,作為牽頭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北京召開電視電話會,就《指導意見》相關內容進行解讀,并對重點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指導意見》下發后,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對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要求認真抓好《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積極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出席會議講話時指出,中央強調,當前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解決得不好,不僅現存問題難以緩解,而且會引發諸多新矛盾甚至導致經濟危機,影響經濟發展進程。
為此,相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扎扎實實做好《指導意見》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充分認識化解產能過剩緊迫性
產能過剩問題是社會發展中一個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經濟現象。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就是生產過剩的集中爆發,我國以前也多次出現過,但像目前這一輪范圍如此之廣、數量如此之大、影響如此之深的產能過剩還不多見。
朱宏任指出,當前,我國部分行業供過于求矛盾凸顯,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據統計,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正常水平。一段時間以來,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這種狀況持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大局。
朱宏任分析指出,當前我國出現的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經濟體制轉型與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和矛盾。
種種事實表明,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一些企業對市場預期過于樂觀,盲目投資,加劇了產能擴張;部分行業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低,沒有形成由優強企業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導致行業無序競爭、重復建設嚴重;一些地方過于追求發展速度,過分倚重投資拉動,通過廉價供地、稅收減免、低價配置資源等方式招商引資,助推了重復投資和產能擴張;與此同時,由于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后,政策、規劃、標準、環保等引導和約束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發揮,投資體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不到位,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健全,市場機制作用未能有效發揮,落后產能退出渠道不暢,也導致了產能過剩矛盾不斷加劇。
鑒于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和潛在的破壞性,朱宏任強調,相關部門必須要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實現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的重要性,并要認真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和實施,全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把化解產能過剩政策落到實處
《指導意見》是我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它的出臺對于我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而打造經濟升級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指導意見》與以往政策相比,更加注重統籌考慮經濟發展、結構升級、社會穩定等多重因素,強調運用發展的思路、市場的手段、改革的措施解決問題。圍繞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以及管住控制增量、調整優化存量、建立長效機制等要點,《指導意見》明確了八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同時,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要求,還提出了九個方面政策措施。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要重點抓好的工作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妥善處理違規產能。
把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壓下去,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處理在建和建成違規項目則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指導地方政府按照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和行業發展規劃要求,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行業規范和準入條件,制定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對在建和建成違規產能提出清理整頓意見。同時,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職能部門,在委托咨詢機構評估的基礎上,分類出具意見。
第二是做好淘汰落后產能和引導過剩產能退出工作。
淘汰落后產能是被近年來各地區實踐所證明的化解過剩產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新形勢下更需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引導過剩產能有序退出。
這其中要做的工作有:全面完成2013年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爭取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任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在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十二五”追加任務;抓緊研究“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通過提高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執行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運用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水價等差別價格政策,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盡快出臺重點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統籌好發展先進產能與淘汰落后產能的關系,考慮地方發展經濟、產業升級和布局調整的現實情況,調動地方和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三是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創新發展。
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做強做大優勢企業,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還必須充分依靠企業自身,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提升有效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從根本上化解過剩產能、提高產業整體素質。
在這方面,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會同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研究制訂進一步促進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政策措施。重點是深化改革,完善相關審批制度,提高審批效率,加強企業兼并重組的信貸融資支持,豐富企業兼并重組支付方式和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落實相關財稅政策,發揮產業政策引導和約束作用,加強服務和管理,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和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整合壓縮過剩產能。
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研究制定促進企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支持和培育優強企業發展壯大,增強行業發展的協調和自律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不斷增強企業管理創新能力,引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企業不斷改進管理,提高自身適應市場的能力,完善產業鍵,避免盲目擴張、盲目經營的行為。
第四是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和布局優化。
所謂產業轉移,不只是資本和技術的轉移,復雜一點講還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向的重新定位,也是中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特色發展和差異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相關部門要進行科學和規范的引導,提高產業發展水平,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讓一些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布局規劃需要的項目,甚至是落后產能項目落地。
工業和信息化部要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防止落后產能轉移;為產業轉移搭建實體對接平臺,指導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鼓勵優勢企業以多種方式“走出去”,協調落實相關政策,為企業向境外轉移做好服務,支持優勢企業向境外有資源、有市場的地區轉移,建立境外生產基地等等。
第五是發揮規劃、政策、標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完善行業管理。
規劃、政策、標準是政府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下,對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方向的引導,是行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此,在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中,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要發揮標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加強產業政策與規劃的緊密銜接,與財稅、金融、環保、土地、貿易、價格、質量標準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共同發揮作用。要通過一項一項具體的工作,把規劃、政策、標準落到實處。
要根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新要求,盡快修訂完善鋼鐵、水泥、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業政策,提高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品質量、技術裝備、環境保護、能源消耗、綜合利用、安全生產等標準,完善行業準入管理,通過產業政策和標準來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要全面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引導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加強制度創新,夯實管理基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還要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的監測預警。加強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動態監測分析,建立產能過剩信息預警機制。適時發布產能過剩行業相關信息,引導社會投資預期。
著眼長遠履職盡責接受考驗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提出了“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總原則。按照這一要求,《指導意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更加突出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長效機制的重要作用。
對此,朱宏任強調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處理好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更多地使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強化市場監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作用,形成有利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體制機制環境。同時要勇于擔當、履職盡責,降低化解產能過剩的社會成本,積極穩妥推進工作。要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政府轉變職能、履職盡責的嚴峻考驗。
首先是切實履行職責,落實目標責任。朱宏任指出,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心的事情,人民群眾也給予了很大的期盼。《指導意見》已對各部門、各地方的任務進行了分工,提出了要求和時間進度。各部門、各地方要根據分工,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落實責任人,確保各項任務抓實抓牢。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對本地區化解產能過剩工作負總責,統籌考慮就業、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等因素,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尤其是要高度重視產能退出引發的失業和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問題,認真做好職工安置,穩扎穩打做好各項工作。
其次是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朱宏任進一步指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務十分艱巨。《指導意見》提出的任務和措施,涉及到行業管理、環境保護、土地政策、金融財政、職工安置、監督檢查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指導意見》任務分工,制定配套文件,加強協調配合,做好信息共享。各地要按照文件精神,制訂計劃、細化措施、明確進度、做好落實。各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利用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加強預警監測和信息服務,做好行業內宣傳貫徹。
三是要發揮社會監督,強化檢查考核。《指導意見》要求要及時公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進展情況,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包括所有在建違規項目的處理結果、建成違規項目的整頓方案、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符合行業準入和規范條件的生產線和企業名單、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環境違法企業名單,以及過剩行業產能利用、市場供需等相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各地及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信息公開,為社會輿論監督創造便利條件。
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各地要將遏制重復建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列入政府政績考核體系。
四是要加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對此,朱宏任希望,有關方面能夠高度重視輿論引導,從正面積極宣傳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地區、各部門以及行業協會要加強《指導意見》的宣傳解讀,及時配合有關媒體宣傳報道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及重點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進展、成效,增強社會信心,為積極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提供有力輿論支持、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銀監會、中宣部等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以及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行業重點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等參加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