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9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69個城市房價繼續表現出同比上漲,其中北上廣深這四個大城市的漲幅超過20%,溫州則繼續下跌,成為70個城市中唯一出現同比下跌的城市。
9月房價出現這樣的走勢,并不太出乎市場的意料。今年以來,盡管統計局逐月公布的數據表明房價在持續上漲,但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而國內更多的二三線城市雖然也出現了一定的上漲,但這種上漲更多的是對一線城市的跟風,漲幅已與一線城市拉開距離。可以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城市之間的房價分化將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溫州這個城市已經連續20多個月出現房價下跌。與其他城市明顯不同的是,溫州的民營資本十分發達,在前幾年房地產市場高漲時期,甚至出現了由民間資本組成的“溫州炒房團”,出沒于全國各地。為什么這樣一個城市會出現房價的持續下跌?這只能說明,在一年多來經濟增速下行的趨勢當中,民營資本受到的打擊十分沉重,像溫州這樣的城市,由民營資本構筑起來的中小微企業群體已處于嚴重的萎縮之中,實體經濟的萎靡倒逼民營資本撤出溫州,房地產市場失去了支撐,房價自然會持續下跌。
一線城市房價堅挺,這給剛需購房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但是,當溫州這樣的城市房價大幅度下跌的時候,剛需購房者卻又不見蹤影。由此可見,支撐人們在一個城市購房的理由,主要在于這個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潛力和由此出現的個人發展前景。目前支撐一線城市購房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外省進入這些城市的就業人口,但是,大量外省人口集中于一線城市,不僅造成了這些城市房地產調控的壓力,而且會造成其他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空心化,并且累及當地的實體經濟。如果“溫州現象”在全國蔓延,這對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并不是好事。
幾年來的房地產調控,已經使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在不同城市之間出現了不同的形態。只要整個國家的資源分布格局沒有改變,房價分化就將是一個難以改變的大趨勢。從這一點來說,類似溫州這樣的城市,放松限購政策也就有了它的合理性。而對于一線城市來說,房價的猛烈上漲確實給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依靠限購等行政手段已經很難起到壓低房價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推進綜合改革,將過多的資源外移,減輕人口導入壓力,以此來向二三線城市釋放經濟活力。只有通過這種釜底抽薪般的改革,一線大城市的房價上漲壓力才有可能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