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部分城市房價上漲明顯,是眾多社會問題的集中表現,其背后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不能簡單地歸咎于調控政策不力,盡管調控政策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回顧近幾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限購、限貸、限價、房產稅試點、二手房征20%個人所得稅等組合拳頻出,力度已經不小。為何調控效果與百姓預期仍相差甚遠?秦虹認為,自2010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基調,是在住房市場上抑制投機需求、滿足合理需求。這有利于縮小在住房資源占有和消費上的不平衡,對解決目前住房存在的主要矛盾,針對性比以往更強。
秦虹分析了房價上漲的背后原因——
首先,大城市房價高企是區域、城市發展不均衡的必然表現。目前,大量剛性購房需求集中于東部中心大城市,造成住宅供應壓力極大。這對下一步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更多更好地發展次中心城市,科學發展城市群,提出了緊迫的挑戰。
其次,房價明顯上漲也是一種貨幣現象。在貨幣資產保值增值渠道少、實體經濟發展減速等情形下,人們把對居住條件的改善與私人財富累積的需求疊加在一起,買房愿望特別迫切。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長,如何解決居民貨幣資產的保值增值問題,增加更多的投資渠道也是緩解購房需求壓力的重要方面。
再次,房價高企又是社會管理和法律制度亟待完善的表現。住房不僅是解決住的問題,還捆綁了社會功能,使本應是先租后買的住房梯級消費變成了必須買房的需求,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例如,在各大城市,學區房價格上漲最快,為什么?主要是不買房就不能落戶解決小學生就近入學的問題。再有,租房穩定性差,居住管理、租房管理等法律制度還不完善,所以人們不愿意租房更愿意買房。
此外,房價高企也受到土地供給制度的影響。地方財政各種資金需求都對土地收益依賴過大。如果商住用地的供應量不足且價格持續上升,又怎能讓房價下降呢?
以上這些房價高企的背后原因,又有多少是調控政策能夠解決的呢?“恐怕既需要完善調控政策,也需要更廣泛深入的改革才行。”秦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