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13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重慶行走進合川,近年來,重慶合川在城市建設中,以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集聚力和輻射力為核心,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新城片區開發、舊城改造和小城鎮建設,一座生態宜居的區域性中心大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區域中心大城市邁向“城”熟
在中國西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的地方即是巴國別都重慶合川。2007年,合川城區面積是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只有32萬人;到2012年底,合川城區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突破43萬人。
這不斷“闊”起來的面積中,充分展示著這座城市的抱負與希望也愈發清晰可見。
2011年,合川被重慶市委、市政府確立為“雙百”城市,合川城市建設更是迎來了“天賜良機”,高標準編制出“100平方公里、100人口”現代化大城市規劃,完成云門山片區等各大片區和組團控制規劃,構建起“一心六片”組團式發展布局,高職教城、花灘、白鹿山、小安溪等新區建設快速推進,不斷優化著城市空間和綜合承載能力。 一座城市功能完善、文化溫潤厚重、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富強美麗的區域性中心大城市正躍躍欲試,在“城熟”中崛起。
“三灰鎮”變身“生態之城”
眾所周知,合川區三匯鎮能源工業發達,曾被譽為工業重鎮、經濟強震。但也因此遭受著環境的污染,人們曾把三匯鎮調侃為“三灰鎮”,即水泥灰、煤炭灰、泥巴灰。
為甩掉“三灰”這頂不光彩的帽子,合川區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契機,依托“三溪匯流、四面環山、滿坡是石”的特點,于2009年在三匯鎮啟動創建國家園林城鎮,通過“見縫插綠、擴地增綠、拆違建綠、垂直掛綠”等多種措施,高品質打造“山石之都、生態之城”。
如今,走進三匯鎮,映入眼簾的是郁郁蔥蔥的植被,干凈整潔的道路,設施完善的文化廣場,繁榮的商貿流通。不禁感嘆,好一座儼然一座生態宜居的小城。 其實,“三灰鎮”的華麗轉身,只是合川區美麗蝶變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近年來,合川強力推進重慶市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區、全國文明城區、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生態示范區“五城聯創”,通過全力攻堅“環境整治、三拆一整、兩規范兩治理、門前四包門內達標、交通整治、立面整治”六項重點任務,基本實現了“市容市貌根本改觀、基礎設施全面改善、城區交通秩序井然、城區綠化上檔升級、文明習慣普遍養成、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六大預期目標,在為創建國家衛生區打下了良好基礎的同事,城區得以進一步凈化、美化、綠化、亮化,城市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得到顯著提升。
推“城”提質打造“方便”城市
宜居,除了環境變好,另一個不可少的條件便是“方便”。為了打造“方便”城市,合川區啟動了“城市提質”工程,通過聲勢浩大的舊城改造,催生了一個個品質新區。
南城河畔,破屋相連的老舊街區變成了步移景換的文峰古街;北城江邊,灘涂荒地變成了草長鶯飛的花灘公園;南城北城,一個個新型商業中心在荒地上崛起,集現代商務、休閑娛樂、高檔住宅于一體的這些“城市新貴”,極大提升了城市品質。 不僅如此,城市設施也得到了大力改善,繞城穿行的城市內環線、北環路,連城而跨的南屏嘉陵江大橋和改建一新的涪江一橋,讓城市交通功能日趨提升;合川義烏小商品市場、茂田建博中心、寶龍城市廣場等城市綜合體,讓城市商貿服務功能大大增強;綠樹掩映的城南涪濱路和改造翻修的城北嘉濱路,四季花綻的蟠龍湖公園、文峰塔公園、盧作孚廣場,讓城市休閑功能不斷完善;8所大學林立的合川高職教城,讓城市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合川,正邁步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