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農民在城鎮工作生活,卻不在城鎮落戶,影響了城鎮化進程。對此,有專家認為是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限制了農民到市民的轉換,對策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的政策。
事情果真是這樣?我們先看一個身邊的實例,它折射的是城鎮化的另一個面。
我所在的浙江永康,是全國百強縣,經濟還算發達。2008年夏天,為了換購,我賣了位于市中心的套房。買主是一對四十不到的本地農民,男的在外省跑生意,女的在市區上班。他們共有兩個孩子,大的升初中,小的將上小學。買房最重要的動力是想讓孩子接受市區相對優質的教育。
房屋過了戶,我有個擔心:買方的孩子要上學,必然要把戶口遷到其房子(我出售的)名下,因為按我們當地的戶籍政策,只要在城區擁有三證齊全的房子,戶主的戶口可隨時遷入。前提是賣方戶口必須遷出。我擔心的是,其時我購入的安置房還沒辦房產證,我一家戶口往哪遷?
沒想到,一晃五年過去了,買方至今沒要求我遷出戶口。原來,他們買房五年后戶口還在農村,一家四口沒有任何一人成為市民!
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農民在城里工作,除了成為“公家人”(公務員、國企職工等)外,并不要求戶口遷出農村。各項社保,可根據就業的不同,在“企業職工”、“自謀職業者”之中自主選擇參保。孩子讀書,分A、B、C三類,按規定順序就近入學。
因此只要城里有房,是市民還是農民,對人的工作、生活基本沒啥影響。而戶口留在農村,保留農民身份,則有不少現實和潛在的利益,一是有機會申請在農村批基建房,僅這一項,就可能得到幾十萬元的利益;二是承包地五十年不變;三是集體經濟實力強的村每年有數量不菲的分紅;四是以城市為中心往外擴散,越是近郊,越有可能近期就被征地,即使遠離城市,隨著城市的擴張,今天的遠郊,明天也變為近郊了,所以只要是農村集體的一員,誰都可能成為被征地農民,獲得高額的補償費,而這,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與此類似,現實中還有農民子弟考上大學不遷戶口,已成為城鎮戶口的人要“回歸”農村戶口特別難,那些經濟實力雄厚的村莊,小伙子挑媳婦首選農村戶口的女孩等現象,原因也都與我身邊這故事一樣。現在的農民,特別是發達地區的農民,他不在城鎮落戶,并不是戶籍政策引起,而是有經濟學的原因,刻意保留的農民身份,可以帶來或者將帶來更多的邊際效益。
作為農民個體,在城鎮生活工作,在農村落戶,可以盡享城鎮和農村的優勢,是最理想的生活。但就整個農村來講,卻存在巨大的隱患——農村一直在失血,農民的資金流向城市,如在城市購房,卻任憑農村的老房失修、坍塌。孩子學業有成,大多留在城市,農村勞力只剩下“老年軍團”。農耕時代的工藝、技術乃至文化,傳承困難是不爭的事實。凡此種種表明,這種流失是全方位的,包括資金、人才、文化、土地……不停地流向城鎮,出現了農村的空心化,農村正一日日走向凋零、衰敗。
由此看來,解決農村人口特別是像我所在的發達地區農村人口的城鎮化,應充分考慮農民的意愿,工作的著力點不單單是動員農民在城鎮落戶,更重要的是城市要反哺農村,加大農村文化、教育、醫療、通訊、交通、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從而推進城鎮化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