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散、體量小、環境和公共服務差,是過去小城鎮發展中的“通病”,對農民欠缺吸引力。新市鎮“新”在哪?南京市規劃局城鄉統籌處處長王耀南認為,一是“大小適中”,南京每個新市鎮規劃了3-5平方公里面積、3-5萬人口,這樣利于聚集人氣、配套服務。二是布局緊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城市面向居民的基本服務,如學校、醫院、超市、市民服務中心、文體活動場所等,小鎮都有,結合廣場、水庫、河道等公共空間,盡可能集納布局,居民生活、休閑、辦事很方便,很方便交流。“一個鎮上的居民,鄉里鄉親的,這樣低頭不見抬頭見,容易形成溫馨的熟人社會,農民進了鎮后也不會有疏離感。”
“小鎮的特點就在一個‘小’字上,以精致、小巧取勝,營造的是‘慢生活’而不是‘都市生活’,構建的是特色空間而不是‘地標空間’。”南京市規劃局巡視員張際寧認為,新市鎮規劃要避免復制大廣場、大街區、大馬路,樓房不能高,三五層即可,馬路不宜寬,主干道不能超過城里的支路。設計師們要從方便居民、細致生活入手,設計出豐富的“微空間”、“小元素”,如開放而功能多元的小廣場,以及小鎮標志、街頭小筑、街道風情、門窗屋頂,向來訪者散發出新市鎮特有的風情氣質。
設計作品展示中,江寧橫溪街道“空中連廊、玻璃幕墻效果圖”、溧水白馬鎮“十幾層高的辦公樓、安置房”受到大家尖銳批評——“橫溪到處山山水水,與玻璃幕墻很不搭調。”“白馬土地這么緊張,安置房要蓋小高層?農民可不愛爬樓!”
“新市鎮建設還要講好‘小城故事’,讓回家人找到回憶、讓來訪者留下記憶。”王耀南提醒規劃師們,一棵老樹、幾片老宅,都是老鎮留給游子的記憶,規劃是要挖掘、激活這些元素,而不是抹平歷史,“不要輕易把大樹砍掉、彎路拉直,把房屋都拆掉,而要發揚歷史傳統塑造小鎮特色。”浦口烏江鎮是南宋詞人張孝祥和書法家林散之故地,楚霸王項羽據傳也在此自刎,規劃中將駟馬山河、林散之公園等融入新市鎮建設。高淳東壩鎮在古胥河建起了財神樓、古戲樓、鐘英閣等景點,傳承“千年水文化”。江寧谷里街道梳理廢棄的尾礦河,形成貫穿小鎮的濱水河道。這些規劃設計受到大家首肯。
農地集中經營、農民集中居住,收入從哪里來?王耀南介紹說,此輪新市鎮規劃是全鎮域規劃,都安排了各具特色的產業園,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產業特點,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如谷里街道推出鄉村旅游、現代農業,橫溪街道融入空港開發區,丹陽新市鎮發展蘇皖邊貿,都可為農民就業提供基本保障。
根據南京市“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城市化率將達83%。郊區縣206萬農民中,未來將有一半通過土地整理、園區發展“城鎮化”。市有關部門認為,南京建成區已有600多萬人口,正迫切需要疏散過多的人口,顯然不適合接納,農民的最佳去處是郊區新城和新市鎮,離土不離鄉,為此南京規劃了50多個新市鎮,要求城市設計全覆蓋。
“打鐵還要自身硬,小城鎮要成為城市化的重要一環,不但要特色引人,還要產業聚人。”南京市領導說,讓農民愿意住、有保障、有班上,新市鎮才能形成對大城市的比較優勢,也才能避免土地城市化、農民被上樓,實現真正的人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