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的精神,加快湖南湘潭率先統籌城鄉發展步伐,根據湘潭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政協成立了“加快推進湘潭城鄉一體化發展”調研組。
2013年4-6月,調研組分赴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對全市率先統籌城鄉發展情況開展實地調研和專題座談,還對湘潭縣排頭鄉、湘鄉市梅橋鎮的部分學校、衛生院(室)、村組和農戶進行了具體剖析,先后召開了12個座談會,考察了20余家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學校、鄉鎮(村)衛生院(室)等單位,征求了部分高校(含黨校)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對全市率先統籌城鄉發展情況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5月下旬和6月中旬,調研組又遠赴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沙洲壩區等地,考察城鄉一體化建設情況,借鑒經驗。
在此基礎上,經多次討論和修改,起草完成“加快推進湘潭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調研報告。6月24日、26日,調研報告先后被提交到湘潭市政協駐會領導會議和主席會議審議。7月3日,湘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題聽取了調研組的情況匯報。7月18日,湘潭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并最終形成了《關于加快推進湘潭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調研報告》。
成效: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探路的3年,湘潭實現了“一個提高”、“兩個縮小”、“三個加快”、“四個增長”的目標。
2011年7月,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支持湘潭率先統籌城鄉發展實現韶山率先富裕的意見》,要求把湘潭建設成為全省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率先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任務由此確立。
短短3年時間,湘潭率先統籌城鄉發展的成績是喜人的。
“一個提高”——全市城鎮化率由2009年的49.94%提高到2012年的54.02%,比全國、全省2012年城鎮化率分別高出1.45、7.37個百分點,居全省各市州之首。這主要得益于,這幾年,湘潭積極實施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居住向中心村(新社區)集中。湘潭城區面積由280平方公里拓展到657平方公里;3個縣市城區和一批中心鎮提質擴容,增強了人口和產業吸納能力。
“兩個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差距縮小。去年,湘潭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23549元、11316元,收入比由2009年的2.38:1降至2.08: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2008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越高則越窮。)比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高出10.1個百分點,2012年只高5.7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生活差距拉近。按照聯合國劃分標準,恩格爾系數40%-50%為小康,30%至40%為相對富裕。湘潭市城鄉居民生活都已達到相對富裕的水平。
“三個加快”——近3年,湘潭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加快。目前,我市每100平方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55公里,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初步形成區域“1小時經濟圈”,且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通寬帶”;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資助體系,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等基本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的“2+3”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等已初步建立……
“四個增長”——由于城鄉互動,共同發展,近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經濟指標人均均量等4項經濟指標都得到了大幅增長。
對比分析:雖然城鄉統籌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不比不知道,通過與國內、省內橫向比較,與自己縱向比較,我們找到了城鄉的現實差距,這些差距背后隱藏的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差距一:調研組發現,雖然我市近3年城鎮化率增加了4.08個百分點,城鎮化率和提升速度居全省前列,但目前城鎮化率仍處于中級階段。按照通用標準,高級階段的城鎮化率應為70%以上,現在還相差16個百分點。如果按照近3年的增率,需要12年左右。問題還不僅于此,最關鍵的是,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中心城市、縣城和中心鎮如何合理接納,城鎮承載能力要達到何等水平,產業支撐能力要達到何等強度等諸多問題,都需要統籌研究解決。
差距二:湘潭城鄉居民收入比在2012年已縮小到2.08:1,但城鄉居民收入的合力差距近期目標以1.5:1為宜。況且,恩格爾系數并非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唯一指標,如何實現農民收入倍增,提高城鄉居民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指數等,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差距三:據國家統計局湘潭調查隊2012年對280戶城鎮住戶和100戶農村住戶的調查,城鄉差距更為具體化。調查顯示,城鎮住戶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為2128元,農村住戶為564元;城鎮住戶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036元、醫療費支出為559元,農村住戶分別為612元、327元;引用自來水方面,城鎮住戶均為獨用自來水,農村住戶只有16戶引用自來水;能源使用方面,280戶城市住戶均使用液化氣或天然氣,農村住戶只有36%使用沼氣或其他燃氣;電子信息化方面,城鎮住戶76%有家用計算機,農村住戶僅有12%有……
制約因素:透過現象看本質。專家學者分析,城鄉差距的背后,折射出制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規劃滯后、實力單薄、體制障礙、政策不優等。
“重城輕鄉”、“重工輕農”這些早期在領導者、管理者中普遍存在的觀念,隨著城鄉統籌發展理念的入心入腦,近幾年有很大改觀,但還是有部分人把“城鄉一體化”等同為“城鄉一樣化”,沒有把握城鄉工作的差別性和規律性,導致城鄉工作簡單化,突出表現就是對城鄉發展藍圖規劃不夠。
尤其是城鄉建設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未能做到“全市一盤棋”、“三規合一”,城鄉建設的前瞻性、權威性也不強。再加上,基層規劃管理力量薄弱,村鎮規劃實施監管缺失,更加劇這種混亂局面。
“鏈接城鄉的產業體系不完善,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不強。”調研組發現,城鄉一體化的產業支撐和資金扶持乏力,是除規劃之外,當前城鄉統籌發展的的第二大制約因素。目前,湘潭傳統農業比重偏高,農業產業化尚未形成明顯特色和優勢。農村小城鎮建設受產業支撐能力弱的影響,“特色鎮”、“明星鎮”發展不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資金支撐體系建設也明顯滯后。
體制障礙是第三大制約因素。最突出的問題是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和城鄉公共醫療服務差異大。以教育為例。調研發現,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農村學校散、小、弱,100名學生以下的農村學校多達74所,只能滿足基本義務教育。教師結構性缺編嚴重,農村師資“教非所學”的現象非常嚴重,教師專業對口率僅為74%.湘鄉梅橋鎮中學無1名理科科班畢業的教師,均由文科教師改行講授數學、物理;而全鎮9所小學,無1名音體美專業教師。受編制所限,年紀輕、學歷高的教師很難進入農村學校,農村學校流傳著“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說法。
最后就是政策不優。湘潭雖已制定了率先統籌城鄉發展的階段性實施方案,明確了發展方向和任務,也提出了總體性的工作措施,但缺乏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實施細則。
建議:湘潭在統籌城鄉發展上率先走出一條新路,實踐證明是正確可行的,人民群眾是普遍受益的,這一發展思路要堅定不移。如何推進下階段城鄉一體化發展?湘潭市政協提出了若干建議,值得參考。
總體意見是,推動城鄉實現“5個一樣”,即農民具有與城里人一樣的社會地位、一樣的就業機會、一樣的生活質量、一樣的公共服務、一樣的社會保障。
規劃層面,畫好“1張圖”,堅持“1盤棋”,實施“3個方陣”。“1張圖”即,將全市5006平方公里納入整體規劃,實行統一調控管理和開發利用,考慮將梅林橋、河口納入湘潭縣城的規劃,將東郊、龍洞納入湘鄉市區規劃。“1盤棋”即,加快湘潭與長、株對接,完善城市功能區分,各項各項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3個方陣”即,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韶山市、岳塘區建成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性示范市(區);第二方陣雨湖區,第三方陣湘潭縣和湘鄉市稍后建成。
“既然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我們就抓關鍵環節,重點突破。”調研組認為,只有交通一體,才能城鄉一體。湘潭要舉全市之力,建設以公路、鐵路、水運、城際鐵交通為主體的市域立體大交通體系,近期則要盡快實現武廣客運站與易俗河的對接,盡快實施修建湘潭至湘鄉城際快速干道的規劃,盡快改擴建湘鄉至韶山線以形成城際快速干道。同時,調整新農村建設方略,集中力量抓好示范區、示范片、示范鄉鎮、示范社區4個層次的典型示范;把中心城區、中心鎮的提質擴容作為新型城鎮化近期的重點。
湘潭市政協調研組還提出了許多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金點子”。如在全省率先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行城鄉居民“一個戶口、兩種身份”,為務工農民市民化開辟通道。在農村土地流轉上,探索建立農民宅基地與城市建設用地置換制度,每年安排3000畝掛鉤周轉指標進行置換,在全市范圍內實行耕地占補平衡。建議用5年時間,重點突破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財稅金融、城鎮住房、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體制機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