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著作:
主要著書有《區域經濟與規劃概論》、《都市圈環境規劃方法》、《中國城市承載力及其危機管理研究》等。
提問1:現在很多省、市、縣都爭相提出各自城鎮化率的指標。從目前的情形看,我們的城鎮化速度究竟是快了還是慢了?
呂斌:城鎮化不是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的簡單轉變,而是要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全面地實現一種健康的城鎮化。為此,我們要重新審視、科學地論證我們城鎮化的速度、規模,包括格局問題。
健康城鎮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城鎮化不僅僅是對量的追求,更不是單純的土地城鎮化,最重要的是要追求質量,推進人的城鎮化,這也是當前迫切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的城鎮化最應該追求的是一種社會公平意識下的質量。個別人的質量與全民的質量、城鄉之間的差距、東中西部的差距,都是需要我們去考量和平衡的。
城鎮化反映在人口集聚的速度、區位帶來的變化。前幾年我國城鎮化率是1.44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現在從全國平均水平來說,這個目標還是高了。從一般意義上講,城鎮化率的增長速度在0.8個百分點上下比較合適,當然在經濟發展快、條件好的地方可以接近1個百分點。
但是,很多地方對城鎮化率急于求成,想一下子井噴、火爆。城鎮化的確是一個抓手,但不是簡單地讓農民變為非農,否則會讓人很擔心。我國政府調控能力比較強,創造和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條件是可以的,但如果按照指標和計劃給城鎮化下命令,不考慮有無工作和就業保障,就提出在幾年之內城鎮化率要達到多少,這就很可怕。
推進城鎮化不能以犧牲農村和農民為代價,不能因為一味追求土地城鎮化破壞了生態和綠色,放棄了農業。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被解放出來了,應該過得更好。如果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農村的地沒人種,就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這樣的家庭和社會都不是很健康的。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不能著急,需要頭腦清楚,千萬不要把城鎮化率當成政治目標。上級政府不要苛求地方,地方也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提問2:城鎮化意味著城市要增長擴張,如何穩步推進健康城鎮化,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呂斌:我國人口多、土地資源比較緊缺、宜居的環境還不是那么理想。同時,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經歷了很多特定的歷史過程,我們的經濟基礎、工業化基礎還比較弱。盡管我們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們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是很大的。
基于這樣的特點,我們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必須有安全意識。所謂安全意識,用我們行業內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承載力的概念。一個城市規模的大小,有很多復雜的影響因素,原則上應該尊重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口集散的動力機制,不過考慮到市場本身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政府適當引導也是需要的。同時,我不贊同用經營企業的模式來經營城市。
一個城市是否飽和需要有一個理性的、科學的、動態的指標來判斷,這個指標就是城市的承載力,包括生態資源、基礎設施和就業三方面。基于糧食安全底線的土地承載力和生態環境的安全格局問題,這兩者相對來說已被人們所認識,當前還有一個嚴重制約城鎮化規模和速度的是城市發展的就業承載力。
就業崗位的承載力,我們談得較少,但非常重要。實際上,在人口向大城市、中等城市轉移的過程中,絕對不能簡單地追求放下鋤頭就是城鎮人的做法。因為沒有就業崗位的支持,城鎮化絕對是不健康的。
城鎮化是一個社會過程,是伴隨工業化、社會進步和轉型的一個結果,走得好會變得很和諧,走得不好就會變成拉美型的城鎮化,即超越工業化,過度推動城市化,將農民趕進城或鼓動農民進城,但是由于工業化水平沒達到,就業的承載力出現問題,城市淪為貧民窟。這是值得警惕的!
提問3:如何處理好城鎮化模式與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關系?大、中、小城市(鎮)該如何定位其功能?
呂斌:回顧我們的城鎮化發展戰略,無論是小城鎮大戰略,還是集中、優先發展大城市的戰略,都有很多值得反思和總結經驗的地方。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無論走哪個極端都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應該堅持以城市群為單元,大、中、小城市(包括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進而提高城鎮的整體發展水平。
在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抓好兩頭。一頭是要把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繼續做強。實際上中央也談到了要增強大城市,特別是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另一頭要注重扶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在抓好這兩頭的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小城鎮和農村的建設,形成以城帶鄉的格局。中心鎮、中心村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接收農村剩余人口的作用,作為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平臺,其地位就顯得很重要。
目前大城市發展面臨著規模擴大、人口激增帶來的大城市病問題,由此也引發了社會矛盾。的確,大城市發展速度很快,城市要容納不斷增加的人口,過度擴張會引發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肯定不是長遠之計。城市擴到一定程度,只能通過存量部分的重新整合。目前有三種辦法,一是再開發,也就是拆了重建;另一種是更新,強調文脈的繼承,小規模循序漸進;最后一種就是再生,或者說可持續再生,它關注功能的再生,賦予老城區和街區以活力,北京的南鑼鼓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再生還有一個重要點,即基于社區的營造,讓老城區的原住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能夠從中獲得就業機會、得到好處,這樣就能相當程度地化解目前普遍存在的拆遷矛盾。
對于中小城市的發展,應該按照城市群的發展理念,不要盲目跟風,總想著做強、做大。中小城市一定要理性,應該在區域中依托自身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以及文化特色找準自己的定位,打出特色牌,例如宜居的環境、獨特的文化、交通區位等都是可以依托的,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而不是一上來就盲目、勉強地發展“三高”產業,不符合客觀規律,結果是勞民傷財,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