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3年夏季高峰會于2013年8月23日-25日在合肥舉行。8月25日,在上午舉行的《漫談:“城鎮化”中的政府和市場》上,華遠地產[簡介 最新動態]董事長任志強表示,政府基本是阻礙城鎮化的發展,而不是推動。
他表示,政府解決城鎮化,就是要放開所有限制城鎮化的資源和障礙,第一個障礙是市場化,第二個障礙是自由遷徙和土地制度。
他認為,由錢拉動的城鎮化根本不可行,試圖把城鎮化變成房地產化對城鎮化沒有任何意義,城鎮化的關鍵是解決就業問題,解決阻礙城鎮化發展的障礙。
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何振紅:謝謝曹總,曹總說一個話題,他說城市化、城鎮化,產業是核心不是造房子,我們聽任總這方面有沒有不同的觀點?
任志強:曹總說的還是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下一個做法,中國歷史上城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放前,清朝時代大部分城市以邊關、中央政府管轄,縣衙門、府臺形成的城市,跟歐洲不一樣,歐洲凡是當官的古堡都是在山上,它是以交易形成的城市,所以中國過去叫城,沒有市;解放以后第一階段寶鋼、鞍鋼、撫順,這些都是以工業,比如蘇聯163個項目,撫順有資源以它而形成的城市,在計劃經濟下,以政府強大而有力促進城市化過程,但是這個過程最后為什么沒有讓中國城鎮化速度迅速提高?就是因為政府部門。
我們看看同期,比如日本、韓國,從韓國到日本比我們提前四十到五十年,韓國比我們提供將近三十年,他們到50%城鎮化水平,提前這么多年,恰恰過程中政府犯的非常多的錯,導致城鎮化率1978年18.9%,非常低,基本毛澤東是去城鎮化,政府讓你城市就城市,不讓你城市就不城市,后來的大慶都是資源開發導致計劃經濟形成的城市,攀枝花等等。
我們看后來發展階段形成城鎮化過程,鄧小平土地承包制,還有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我們發展速度最快95年到2006年,平均增長6個點,“十二五”規定五年提高4個點,可想而知政府中間起基本壞作用,沒有干過好事,這次政府提出城鎮化我認為基本不可能。題目寫的政府和市場關系,嚴格說起來,政府解決如何城鎮化,就是要放開所有限制城鎮化資源和障礙,我們的第一個障礙是什么?市場化,我們可以看看市場化之后、鄧小平南巡改革之后形成城市,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深圳一個小漁村靠的市場化改革,東莞四小龍哪個靠政府撥錢。
任志強:最重要的市場化,政府如果不允許我們實行真正的市場化不可能有城鎮化,第二政府如果不改變憲法,光有戶籍制度開放,還有遷徙權利給人民,我們看看城鎮化升和降的曲線,實現農村戶籍制度管制之前,59年之前城鎮化速度是上升的,而60年城鎮化速度是下降的,60年我們差不多接近30%城鎮化率,為什么78年以后變成17.9%就是因為城鎮化率和三年自然災害,三年自然災害為什么死這么多人?60年不允許你遷徙,不可能跑到有豐收、有糧食的地方移動,因此他只能死,那個時候都是拉封鎖線,所以遷徙權的問題涉及城鎮化基礎,遷徙權你的權利身上背著。
美國沒有戶籍,各個州隨便移動,因為戶籍制度把老保連在一起,農村靠土地、城市靠社保,當人走的時候,帶不走這些,但是遷徙權應該是全部的,你可以帶走,人到那里公共醫療服務、教育配套都應該跟著走,現在走不了,過去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了遷徙權之后可以進入城市和農村,常駐的人口概念生活地點在城市就是城鎮化,生活在農村就是農村,如果非農就業哪怕我住在農村,我也叫城市人。卡特作為總統退休,回到農村只有700人,你能說它是城市嗎?但是收入來源來自城市,來自基金、來自管理,老布什也一樣回到莊園,但是居住地和收入來源是兩個概念,我們現在沒有遷徙權之前,這些公共配套和固化都解決不了。
現在大概有38%的農業就業人口只生產10%的GDP,而此前再往前十年,52%農業就業只生產20%的GDP,現在我們縮減10%多農業就業,但是減少10%的GDP,可想而知一產業、二產業、三產業之間勞動力就業劃分是決定城鎮化基礎,二產業只有10%多,三產業是20%多,如果不改變這樣過程,你讓40%多勞動就業提供10%多GDP根本就是不了,只有通過城鎮化才能改變GDP發展狀況和人民收入,遷徙權是第一。
第二跟遷徙權并列就是土地制度,如果土地固化不可能解決農民城鎮化問題,第一土地權利決定他進城的成本,如果土地歸我,你不能隨便征用或者低價征用,這個轉化過程就是農民進城的成本,土地自由扭轉房價可能沒有那么高,不需要政府加很多價,把土地變成房子的土地,不是一回事。土地制度恰恰來自于60年黨的文件60條就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之前是合作社,合作社土地所有產權都是集體,但是人民公社全部沒收了,沒有個產權,如果不改變土地政策,我們住金源大酒店[1.23%]規劃上沒有的,06、07年新區開發這一片是住宅區,可能有商業配套,政府說投錢蓋酒店嗎?不是,開發商城市進程中起到極大的配置作用,其他國家為什么形成城鎮化?因為土地私有,富起來人民會從城中村搬到城市,就把就業轉移了。比爾蓋茨所在的小鎮,酒店、咖啡廳、學校等都是他的,國外教育資源配套非常多,因此形成非常多的,而這個居住小鎮最后變成結果,公共資源從市中心轉移農村,這個如果靠政府做不到需要花錢,但是靠企業可以解決。
除了土地私有產權制度之外,另外一個就是自由競爭,你要允許人們需要自由競爭選擇,而不是政府用人為辦法進行配置,人為配置結果看到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土地占國土面積17.5%,城鎮土地大概0.4%,工礦用地占國土面積3.41%,日本是人口多土地面少的,他反過來,城鎮占國土面積4.2%,人口比我們密度2.7倍,為什么肯拿出國土面積4.2倍建城市,我們只肯拿出0.4建土地,都把房價問題都推到開發商頭上,其實政府公共選擇和土地私有化問題沒有選擇好,使中國城鎮化率低于亞洲其他國家。
越南城鎮化增長率是高于我們,整個發展過程中,因為政府限制所有的資源和設置各種各樣門檻,包括憲法門檻,導致中國城鎮化始終不能向其他一樣正常發展,常住人口從35—52%之間是常住人口,他們不享受上學、就地醫療、老保等待遇,就是偽城鎮化,即使這樣也只有52%,世界平均水平79%,還不如非洲國家,我們農業人口就業38%,美國一點幾,德國一點幾,我們還有接近40%的農業就業,這個生產效率完全可以改變的。
由此可以預見,大會提出承包制和大躍進觀,土地承包制把農民放出來第一步,鄧小平南巡講話大幅度增加,這幾年因為國進民退,我們有些城市土地工業化占56%,全國平均下來包括小城鎮大概占28%,而國際上占到5—10%之間,土地配置結果導致我們很難有很強大的競爭能力,如果這個競爭能力不得到改變不行。我們完全靠需要錢拉動形成城鎮化嗎?發展城鎮化速度最快的階段,每年竣工300萬套房,現在每年竣工1000萬套房,并沒有看到導致城鎮化速度加速,所以我過去說過房地產跟城鎮化沒有關系,但是房地產一定是城鎮化補充條件,人們進城同時改善自己居住條件,這兩個是巨大差別。
所以從歷史數據看來,這次試圖把城鎮化變成房地產化對城鎮化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解決就業、解決所說的障礙問題,可能是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關鍵。謝謝!是靠市場化,再往南昌等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