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工商局在全市開展了流通領域水龍頭、油漆、墻紙、窗簾布等質量專項監測。然而,檢測結果卻出現喜憂兩重天情況。在隨機抽查的21家經銷單位銷售的58批次產品中,油漆、墻紙、窗簾布共38批次全部合格,合格率100%;然而,抽檢的20批次水龍頭卻全部不合格。(8月21日《溫州商報》)
此前,央視、上海電視臺等多家媒體曝光了水龍頭鉛超標問題,連樂家、九牧、摩恩、申鷺達、恒潔衛浴、高儀和美標等知名大牌也赫然在目。有專家說鉛超標“毒性堪比三聚氰胺”,長期飲用鉛含量超標的水,會損害神經、造血和生殖系統,尤其對兒童來說。可能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
報告還告訴我們:目前我國水龍頭生產,采用的是國內、國外二元標準,合格的出口,超標的內銷。好像我等國民比老外更具抗毒能力。
這樣的內外有別,是對國格、人格的自戕。作為水龍頭生產國的中國消費者,我們更有理由“近水樓臺”,使用合格的水龍頭,這個要求總不算過分吧?既然出口可以合格,那說明內銷的水龍頭不合格,就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是否守德、守法的問題。
既然是這個問題,質監、工商等部門就要依法查處并進而規范整個水龍頭行業的生產經營行為。
監測的目的是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對消費者負責。既然告訴消費者,水龍頭的質量問題會影響健康,相關部門責任就要往前延伸,比如,對已監測出的同批次存在鉛超標等問題的不合格水龍頭,要有一個說法:對待售的和已經流入市場的水龍頭,該查封的查封,該召回的召回,該退換的退換;對不合格水龍生產企業以次充好,將不合格說成合格的違法行為,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遏制此類行為的再度發生。從源頭上防止鉛超標等質量問題的水龍頭出籠。
水龍頭鉛超標、不合格,或許不足以馬上致命。但水龍頭昂著頭“跑偏”,如果監管部門只是公布一個結果,繼而告知消費者如何擦亮眼睛學會識別,是遠遠不夠的。把消費者逼成專家,還要監管部門干啥?
套用小品《賣拐》里的一句臺詞:我們不光要知道不合格水龍頭是怎么來的,更要知道它是怎么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