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
出版單位不合格,要退出(代表委員問部長)
“現在是個單位、行業、協會,就要有本期刊。擁有報刊的單位寧可經營不下去,賠著錢也不肯放棄,所以許多期刊質量低下”
提問人
何學彬代表:中國新聞國際出版社書畫院常務副院長
田剛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
去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全年總產出突破1.6萬億元,反映出目前出版業的繁榮面貌,但與此同時,一些伴生的問題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如何看待出版業“上市熱”?如何解決學術期刊利用版面牟利的問題?
帶著代表委員們的問題,記者專訪了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
上市不能偏離主業
何學彬代表提出問題:“目前出版企業的‘上市熱’,該如何看待?”
柳斌杰認為,上市是出版業做大做強的必要舉措,但他同時強調:“出版上市企業要‘發展主體,壯大主業’,不要因為報表壓力偏離主業、放棄責任。”
柳斌杰說,目前新聞出版業基本完成全行業轉企改制,組建了100多家出版集團,50多家出版發行企業上市融資。
他說:“總體上說,我們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是發展主體,壯大主業。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早期有些文化企業上市以后轉變了發展方向,去搞房地產、搞旅游,結果它在房地產業里沒做好,在旅游業里也沒做好,投了資卻沒有效率。”
“所以現在,我們要求出版企業上市之前就要落實項目,明確要把錢投向哪里。證監會現在也非常嚴格,會審查資金的投向,這樣就能保證上市公司發展主業。”柳斌杰說,“對上市公司,我們還準備開辟一條道路,就是兼并重組。”
他透露,新聞出版總署正在實行新聞出版單位評估退出機制,評估不合格的出版企業要實行退出,準備把退出類出版單位交給有實力的上市公司來托管。“過去經濟改革就用了這個辦法,托管類企業交給上市公司來托管,通過投資把它改造做強。”
柳斌杰說,通過上市公司消化吸收這些占有了國家出版資源的單位,等于騰出一些空間來,讓那些優勢的公司去發展,保證新聞出版領域上市公司能在股市上有一個好的勢頭。
報刊刊號市場流通
學術期刊利用版面牟利,這是近年來社會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田剛委員問,“這是因為雜志刊號限制導致期刊數量不夠嗎?新聞出版總署會不會放開期刊刊號,通過市場力量解決這一問題?”
柳斌杰坦言,利用刊號尋租的現象的確存在,出版總署每年也都會收到很多類似的投訴。
但是,這并不是因為期刊太少。他說,問題出在期刊的結構不合理上。
期刊刊號總量還是要嚴格控制。柳斌杰說,現在期刊數量已經太多,“一方面一些報刊沒辦好,另一方面該辦的卻辦不起來。”
“現在是個單位、行業、協會,就要有本期刊,擁有報刊的單位寧可經營不下去,賠著錢也不肯放棄。所以許多期刊質量低下。”
柳斌杰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有3個:
第一,通過改革,調整結構,優化報刊的布局。目前,已經基本完成黨報黨刊的改革和非時政類報刊的改革,現在正在進行編輯部和學術期刊這兩個類別的改革。先把現有的基礎結構搞好,這是第一步要做的。
第二,打破單位部門所有的局限性,在全國范圍內,從總體布局出發來配置報刊資源。比方說婦女類的多了、兒童類的多了,學術類少了,哪個類別的少了還不夠,我們把它配置起來,選擇更好的投資主體,讓它來發展。
第三,報刊刊號在市場上要流通起來。我們要把一批報刊刊號投入市場,誰有資格來購買由政府管理部門審批。這樣就能比較合理地配置出版資源了。
他說,現在我們的報刊資源完全是部門配置,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東西,這個問題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問題搜集:本報記者 王明峰 潘 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