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云南省玉溪市未來3年擬籌資105億元,用于撫仙湖保護治理工作。鑒于我國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留下了太多教訓,作為至今保持一類水質的“高原明珠”,撫仙湖能否走出一條“未污先治”的新路,令人期待。
撫仙湖多年平均蓄水量約206億立方米,是我國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水資源儲備。撫仙湖的保護與治理,一直備受各界關注。雖然水質優良,但撫仙湖并非高枕無憂。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2002年時撫仙湖的水質曾一度下降為二類,局部甚至出現藍藻爆發。
應對水質下降問題,當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關閉湖邊的磷礦,取締機動船艇和燃油機頭,拆除沿湖違章建筑等;再比如,實施“撫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徹底截住了從星云湖流入撫仙湖的每年約4000萬立方米的劣五類水體。經各方共同努力,自2003年以來,撫仙湖一直保持一類水質。
未污先治,對我國湖泊保護是個新的課題。此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教訓——大型湖泊的污染一旦病入膏肓,投入數百億元、上千億元治理也難見成效,離撫仙湖近在咫尺的滇池就是前車之鑒。
未污先治,并非沒有污染,而是趁污染尚未釀成惡果,及時采取保護和治理措施。事實上,撫仙湖面臨的污染壓力并不小。流域分布著15萬畝農田和18萬人,農藥化肥的施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成為撫仙湖主要污染來源。目前,34條主要入湖河道水質多為劣五類,撫仙湖水質已逼近二類邊緣。
此外,商業資本對撫仙湖的追逐也值得警惕。雖然發展旅游休閑度假產業符合轉型升級的要求,但眾多資本大佬紛紛“跑馬圈地”,湖濱旅游地產和高爾夫球場的建設,在占據風景名勝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污染的威脅。
未污先治,考驗地方政府的理念和決心。當前,生態環保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對于地方政府和官員來說,保護環境不易出政績,即使有政績也未必得到實際好處。相反,湖泊污染動輒投入數百億,無疑是更誘人的“蛋糕”。在這樣的現實下,地方主官更需要有高遠的境界和眼光,以對國家負責、對歷史負責、對大自然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精神,保護好撫仙湖一潭碧水。
玉溪市計劃3年投入105億元治湖,讓人們看到了希望。撫仙湖治污,在面源污染治理、入湖河道整治、生態修復、環湖截污和嚴格加強資本監管等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對其他地區的治污工作也應有積極啟示——要有“未污先治意識”,別總等到問題惡化之后才想到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