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世界氣候會議之后,“低碳”一詞進入普通百姓家。在哥本哈根大會之前,中國就已確定“到2020年單位GDP碳減排40%”的國內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政府的倡導以外,自然還需要廣大人民的自覺響應。不過,伴隨“低碳”的流行,其本來的含義日漸模糊,而逐漸變成了一個時髦的口號,更是成為商家標榜商品、招徠顧客的一種手段。政策的模棱兩可與評價標準的缺失,助長了偽“低碳”的泛濫,也為真正有志于低碳的普通百姓增加了疑惑。
低碳口號蔚然成風
當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還在吵鬧聲中舉步維艱時,由萬科董事長王石、萬通董事長馮侖、鋒尚國際董事長張在東等企業家組成的中國企業家代表團也來到哥本哈根,發布了一個推動節能減排、旨在保護生態、保護地球家園的聯合聲明《我們的承諾與希望》,表達中國企業界面對氣候變化的聲音,展示中國企業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這之后,地產低碳風開始流行,首個中國房地產低碳公益基金誕生、中國房地產低碳行動聯盟成立……在低碳地產的概念剛剛起步,標準尚未制定、技術尚未成熟、低碳地產真假難辨的情況下,各種低碳地產論壇相繼召開,甚至于中國低碳地產先鋒排行榜已經出爐。
就在兩會召開之際,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正在起草《關于低碳經濟發展指導意見》,試圖為中國描摹一個發展低碳經濟的路線圖。與此同時,全國已經有超過二十個省市準備啟動低碳經濟,紛紛著手制定當地低碳經濟發展規劃。
房地產領域更是將“低碳”作為一個新的標榜品質的時髦語。有媒體報道,長安街上某一幾度更名的豪宅項目,在其還是“擎峰”的時候,所標榜的是“奢侈”“豪華”,而變身“長安八號”之后,樓還是那個樓,房還是那個房,卻突然變“低碳”了,號稱“坐落在長安街上的第一個低碳高端項目”“集成領先全球的12大低碳技術”。
據了解,所謂的領先全球的低碳技術,無外乎地源熱泵、太陽能光伏發電、斷熱鋁合金窗、LOW-E玻璃、地板采暖……甚至中央空調和樓宇自控系統。這些技術,其實已經在各地普遍采用,雖有助于節能減排,但肯定還達不到“領先全球”的水平。
低碳尚無硬性標準
事實上,就在低碳遍地開花的時候,還沒有多少人能準確地辨別什么是真的低碳。尤其在住宅領域,很多的“低碳”實際上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成為對“節能環保”的一個更流行的替換詞。有官員透露,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正在起草的《關于低碳經濟發展指導意見》事實上是一個旨在為低碳熱潮降溫的文件。由此可見,目前官方對低碳經濟的界定依然模糊,至于“低碳住宅”的提法更缺乏理論依據。
“老實講,我不太愿意參加這種研討會,因為目前大家對低碳都說不清楚。雖然說法很多,但絕大多數人對低碳的理解存在誤區。”在中國房地產2010北京峰會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所長、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如是說。目前,我國的《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三A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三星標準”)中,都沒有對建筑物的碳排放指標做出相應的要求。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低碳住宅的標準。
低碳英文名為Low carbon,意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從廣義的角度講,對建筑體進行綠化、精裝修等降低碳排放的地產項目均可以算入低碳地產。從狹義的角度講,低碳地產勢必有一個更為精準的碳排放量的標準。
有專家透露,對于如何計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了德國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續建筑評估技術體系外,還沒有其他更科學的方法。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兩會代表、河南建業集團總裁胡葆森就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在提案中寫道,應盡快研究和建立建筑領域的低碳標準和碳排放指標。
低碳就是節能減排
就本質上講,低碳所倡導的東西并不新鮮,在我國,就表現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節能減排。我國目前的節能減排形勢已刻不容緩。數據統計,房地產建筑行業的能耗占據全球終端消耗的40%以上,而中國每年的新開工建筑面積是世界的一半,并且80%到90%沒有達到國際節能標準,在中國每新建一平方米的建筑就要排放0.8噸二氧化碳,此外,中國現在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發達國家的3倍,在標準上,中國現在建筑的能耗標準是每平方米75瓦,歐洲現在的限行標準是25瓦。
不僅能耗大,而且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費也很嚴重。我國住宅建設用鋼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為221.5公斤,每立方米混凝土比發達國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從土地占用來看,發達國家城市人均用地82.4平方米,發展中國家平均是83.3平方米,而我國城鎮人均用地為133平方米。同時,從住宅使用過程中,我國衛生潔具耗水量比發達國家高出30%以上。
對于建筑物來說,三個方面減少碳排放量是影響最大的。一是節約建筑使用能耗;二是延長建筑使用周期,盡量減少建筑拆除造成的巨大浪費;三是部分建筑工業體系的精細化,通過建筑材料、裝修材料的工業化、規范化生產降低建筑能耗。
然而在我國,一方面標榜“低碳”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大拆大建”等不低碳的現象也大行其道。今年2月,江西南昌一個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級大酒店,被爆破成約4萬噸的廢墟。福建福州投資1500萬元的樣板小學,只有兩年就面臨被拆遷的命運。2007年,沈陽五里河體育場才用18年就被拆除。這樣大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卻沒有相應的問責機制。在地方依靠土地財政增加收入的情況下,資源與環境面臨極大威脅,根本談不上科學發展。
哪些屬于真的低碳
雖然標榜低碳的商品良莠不齊,不過,仍有一些有實力、有思想的商家正在積極實踐著低碳戰略。比如,山東興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率先在我國的三線城市倡導綠色健康低碳生活。該公司投資興建的興唐·國翠城由全球著名物理學家布魯諾·凱樂教授與著名建筑設計師田原博士共同設計,實現了“恒溫恒濕新建筑”,2008年被建設部評為全國第一批,也是濟寧地區唯一一個綠色建筑和低能耗“雙百”示范工程。
興唐·國翠城是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之后,出現在我國三線城市的首個低碳房地產項目,由此進入了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的視野,成為低碳城市化的研究案例工程,同時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專家調查發現,該項目尊重環境,講究生態平衡,注重先進技術的應用,包括5項核心科技系統、10余項尖端物理技術以及多個技術創新點在內的集成式產品體系。興唐·國翠城提供的不僅是“恒溫恒濕恒氧、高舒適度、微能耗”的高品質住宅小區,還讓濟寧人步入一線低碳生活行列。
興唐公司董事長李秀森說出了自己更高的理想: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新農村建設低碳化相結合,建設一座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低碳社區,充分體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實現“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