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芻議城鎮化——從“中國第一座農民城”說起
時間:2013-08-05 10:29:43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陳定模 

e4860caa47aad20c3ec2a09ea1849ca7.jpg

    陳定模,1939年2月出生,錢庫鎮人,浙江平陽中學1953-1956屆初中學生。
    1981年擔任浙江蒼南縣錢庫區委書記兼區長,該區率先實行包產到戶,錢庫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成為溫州市十大專業市場之一。
    1984年任蒼南縣龍港鎮委書記,大膽提出土地有償使用和梯度移民的設想,敢于創新,勇于改革,使原來的小漁村成為了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為中國農村城鎮化開辟道路,引起了中央領導和全國各地的關注。
    1989年任蒼南縣體改委主任時,開始了股份合作企業規范化工作的探索。
    1993年在山西太原與人合作創辦太原商貿城。
    1996年創辦龍港巨人中學。
    個人榮譽:曾被老百姓公投為浙江省八大風云人物之一,被評為“溫州市改革開放十大風云人物”、“浙江省建國60周年6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全國第四屆百人獎農村十大杰出人物”、 “全國改革開放30年30位農村人物”等榮譽稱號,代表了市場經濟改革的“民間智慧”。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后,李克強總理多次在講話中強調要把城鎮化作為今后改革開放三大紅利之一,并在2013年3月17日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全面地闡述了今后城鎮化的方針政策。城鎮化成為全國熱議的話題,出現了各種聲音,說明城鎮化已經引起了全黨、全國人民的高度重視。本文結合筆者于1984年組織實施的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的溫州市龍港鎮建設的一些體會和教訓,就我國如何推進城鎮化提出一些膚淺看法。

“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鎮

    1984年5月,我毛遂自薦從錢庫區委書記位上請求到剛組建的龍港鎮任黨委書記。當時是從龍江和沿江兩鄉劃出五個村成立龍港鎮,全鎮總人口6872人,是一個“燈不明、路不平、水不清”的小漁村,真所謂“一窮二白”,又沒有歷史經驗可借鑒,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試邊改。我所在的錢庫區是浙江省最早實現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區,由于政策對頭,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
    讓一個從1953年實行糧食統購統銷以來長期不得溫飽,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不少農民外出討飯的區,實行了包產到戶半年就解決了溫飽問題。1981年夏糧一季超額完成征購糧938萬余斤。從這一事實得到啟示:黨的政策什么時候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就是正確的,成功的。凡是脫離實際,超越生產力水平和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的一切方針、政策都是失敗的,錯誤的。即使用行政手段和強迫命令勉強實施,它的代價也是沉重的。如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辦鋼鐵、反右等等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我回顧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總結了經驗教訓,組織全鎮干部深入調查研究,發動“農民造城”大討論,摸清當時農民實現溫飽以后,最想實現的夢想是什么?結論是,農民迫切的愿望、最大的夢想,一是剩余勞動力的出路,龍港周邊農民由于人多地少,歷史上就有務工經商的習慣,他們想重操舊業,自己辦工廠,外出經商,解決賺錢的問題;二是有一個城鎮戶口,跳出“農門”,改變命運。我們了解了農民的要求后,對如何建設龍港鎮,心中有數了。城鎮化恰恰是實現農民夢想的途徑,只要我們政策對頭,引導有方,讓利于民,就能實現龍港建設的夢想。在1984年7月我們就提出:“招商引資”七條優惠政策,敞開城門搞建設,實行了“戶籍改革”、土地“有償使用”、大力發展“個私經濟”等三大改革。在辦事方面,全鎮只有13個干部,組建了辦公室、“城建辦”、“農辦”、“綜合辦”等一室 “三辦”機構,進城農民只要交了錢,填了必要的表格后,所有的審批手續包括建房、建廠、工商登記等一切審批手續全部由鎮城建辦免費代理,真正成為服務型政府。從1984年6月建鎮,到1984年底,就有二省五縣市7000多戶農民在龍港落戶,共收入城市建設配套費1000多萬元,使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政府成為千萬富翁。
    經過近30年的歷屆鎮政府的努力,2012年底全鎮共有常住人口39.6萬多人,建成區人口22萬人,外來人口約10萬多人,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61.2億元,財政收入16.3億元,工業總產值329億元。現在龍港鎮是一個高樓林立、街道縱橫、市場繁榮、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城鎮。


城鎮化的意義

    1、城鎮化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第一,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使人口和勞動力在農業、服務業、工業中形成優化配置,從而為經濟增長帶來巨大貢獻;第二,人口集中、產業集中、市場集中、人才集中、信息集中以后,通過分工和協作形成規模經濟,并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第三,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城鎮化將推動服務業的擴張,并促使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這將帶來一系列的市場空間,在未來的二十年內城鎮化將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估計對整個GDP的貢獻要達到四分之一左右。
    2、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主要途徑,我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沒有“城鎮化”就沒有現代化,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意味著生產力低下,經濟落后,人民貧窮,現代化是一句空話。
    3、城鎮化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唯一途徑,是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的主要手段。
    4、城鎮化是實現公平、正義、平等社會的有效辦法。只有城鎮化,才能使改革紅利惠及全體人民。城鎮化才有可能實現“以工哺農,以城哺農”,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
    5、城鎮化是拉動內需的強勁動力,使經濟持續發展。每一個進城農民需投資20萬元左右,如果到2030年我國城市人口增加63900萬人(第一步先讓目前2.65億農民工真正變為市民),就需投資108萬億元(不包括裝修、買家俱、家用電器),相當于2012年全國GDP的2.3倍。同時帶動建筑材料行業的發展,按人均住房33平方米計算,63900萬新市民計算,需住宅210億平方米,每平方米住宅平均使用鋼材65公斤,共13650億公斤鋼材,折合68250萬噸,水泥平均每平方米住宅用量200公斤,共需42000億公斤,折21億噸,不包括城市配套用的鋼材、水泥,以及其他大量的建設材料、家用電器,這是一筆十分可觀的需求。
    6、城鎮化是提高全民族素質,改變舊習慣,改變小農意識的好辦法。隨著環境的改變,進城農民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遵紀守法、遵守交通規則、講究衛生,逐步改變他們的宗族、宗派、宗教迷信的舊思想和小農經濟舊觀念,使他們成為新一代的公民。
    7、城鎮化可以實現均衡教育。城市教育資源比農村教育先進得多,農民融入城市以后,他們的子女能受到優良的教育,不斷提高文化水平和法制觀念。

如何推進城鎮化建設

    當前,政府對城鎮化建設爭論比較多的是以下幾個問題:土地、資金、就業、農村等,這些問題是早在1984年龍港建鎮后幾年中激烈爭論的老問題,但龍港鎮在實踐中都一一迎刃而解。
    現就以上問題,結合龍港鎮實際提一些粗淺認識。
    1、城鎮化的模式問題:中國是一個大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設想由頂層設計一個模式。各地要根據各地的經濟、環境、文化、觀念的不同,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城鎮化道路。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梯度城市化的觀點,就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建設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城市。
    2、城鎮化的人口規劃設想:初步設想2020年新增城鎮人口3億,主要解決目前2.65億農民工真正城市化的問題。城市總人口達到7.4682億(包括2012年底城市的常住人口4.4682億人)。到2030年新增城鎮人口達到6.39億人,城市總人口達到10.8582億人,按世界銀行對人口預測,中國到2020年人口將達到13.72億人,屆時城市化率達到54.53%,2030年全國總人口14.5億人,城市化率76.7%,如果不出現意外,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到2030年新增人口布局設想是,讓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重慶、深圳(包括東莞、珠海)等七大都市區人口達到1億人。西安、沈陽、哈爾濱、長春、石家莊、杭州、合肥、成都、太原、福州、廈門、寧波、溫州、南京、蘇州、無錫、長沙、南昌、南寧、昆明、濟南、青島等20多個城市的城市人口規模突破500萬人。
    全國有31個省、市、自治區,可以每個省會城市為中心發展為城市群或城市帶,城市常住人口在2012年基礎上,每個城市平均新增加300萬人,可增加城市人口9330萬人。282個地級市和18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自治盟共333個,平均每個地、市所在地城市平均新增城市人口50萬人,可增加16650萬人,全國有縣和縣級市2861個,平均每個縣、市所在地城鎮增加10萬人,可增加城市人口28610萬人,全國有建制鎮19683個,除一些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幅射能力差的城鎮外,全國規劃3000個中心鎮搞城鎮化試點,(平均每個縣、市一個,加上市屬區的城鎮),平均每個鎮增加城市人口5萬人,可增加城市人口15000萬人。城鎮化發展順利的話,到2030年,全國新增城市人口63900萬人,建議把那些經濟實力強,幅射能力大的非縣、市所在地中心城鎮,建成區人口達到10萬人以上,GDP達到100億元,年財政收入10億元以上的提升為縣級市,解決小馬拉大車的困難,解決它們的發展瓶頸。
    3、實行梯度城市化:就是實行大、中、小城鎮科學協調發展。這樣的城市化,成本最低,風險最小,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對不同城市的要求,讓多數農民進入縣、市所在地一些經濟發達的城鎮。這是農民在經濟和心理上最容易接受的,因為農民對自己周邊的縣城和中心城鎮并不陌生,他們地緣相近,人員相親,語言相通,飲食相同,習俗相似,經濟相融,他們的不少親戚朋友都在鎮上,他們進城后生活習慣和朋友圈子沒有多大的變化。加上縣城和中心城鎮商品房價格低,相當一部分農民經濟也能承受。雖然這里的城市化規模不大,檔次不高,效益較低,但是它可以避免人口過度向大中城市集中,造成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
4、如何解決住房問題:我曾經在1988年提出要在龍港建設“農民工樂園”的設想,由于后來工作調動未能實現。“農民工樂園”可在城郊結合部規劃若干個農民工樂園,建一平方公里小區,按容積率1:1可建住宅100萬平方米。每戶平均住房100平方米,可安置1萬戶,每戶平均3人,共3萬人。小區內房屋按實際成本價出售給進城農民。其房屋成本構成是土地費,按實際征用土地補償價,每畝按10萬元。每畝地可建667平方米,每平方米樓板地價150元,加上其它規費每平方米100元。小區內配套費每平方米150元,合計每平方米造價大約1300元左右,若售價1500元/平方米,還有每平方200元作為政府大配套收入,一平方公里可收取大配套費2億元。銀行按揭貸款首付30%,每100平方米只要首付45000元,每月支付銀行貸款4000元左右,一般農民工和農民經濟是能承擔的。一部分農民工確實買不起,可以廉價租給他們,租金可由雇傭單位全部或部分承擔和政府財政補貼。
    小城市和中心城鎮建設,不宜建大廣場、大公園、高樓大廈,這樣成本太高,政府和百姓都承受不起。一般不提倡建設高樓。建高樓和多層樓房,容積率差不了許多,但建安成本相差三至四倍,建六層樓房成本最低,一般建房成本每平米在900元左右,建20層高樓的建安成本每平方米在3000元左右,建超高層豪華住宅,每平方米建房成本在4000元左右。同時多層住宅實際使用面積是高層住宅的120%左右,并省去每年的物業管理費。
    5、關于城鎮化建設的資金問題:不少專家提出來,一個農民進城,政府要投資10萬元,要解決6.39億農民進城,需要63.9萬億的資金,等于2012年全國財政收入的5倍。這個天文數字,讓官員們望而卻步,據我測算,在縣城和小城市原有基礎上建設一平方公里的新區,可利用舊城的基礎設施,如醫院、學校、交通設施、政府辦公樓、體育文化設施等,新增小區的大配套投資,如新建學校、醫院、道路延伸、水、電氣的擴容等,大約需2億元左右,這筆投資已經計算新建住宅成本。若不足部分,由政府投資,政府有責任和義務為農民工買單,因為農民工過去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為當地政府和社會創造了剩余價值。小區內配套已打入商品房成本。如果這一計劃能得以實施,除一些大、中城市,全國絕大多數中小城市的商品房價格自然降下來,高房價問題就能得到完滿地解決。
    6、土地問題:全國農村現有宅基地總面積16.8萬平方公里,折合2.53億畝。目前不管在沿海地區或中西部地區,不少農村空置房數量都相當之大。若通過農房集聚工程或宅基地有償自由流轉,允許農民工以宅基地在城市換房和置換貨幣,其宅基地的折價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可以按進城農民所在的地域,距離城市的遠近分為若干個標準,再按流入地的地價為標準,按流入地價的30%—50%折算該農民在老家宅基地的價格,農村多出來的宅基地,由政府組織復耕或流轉給農業大戶和種植大戶。允許這部分土地跨省平衡,如果農村宅基地有十分之一置換出來,就是2530萬畝,按平均容積率1%計算,可建住宅168.75億平方米。還可以通過圍海造地,平整坡地來增加農用地,基本能解決到2030年全國6.35億農民進城用地。

關于有城無市,新城變空城,新市民變游民的問題

     我認為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是一些人不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憑空想像出來的。這些言論,早在1984年龍港建鎮后的5年中就已出現,且爭論特別激烈。龍港三十年的實踐,以事實證明了這些反對意見是杞人憂天,站不住腳的。龍港建鎮30年,人口增加39萬人,現在不僅人人有事干,還出現了不少小老板。關鍵問題是城鎮化要有經濟基礎、產業支撐,農民有需求。根本的問題,在城市化過程中,要構建服務型政府。目前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而管不好的事,存在著審批過多,手續繁雜。有些審批制度是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留下的“怪胎”。目前,審批制度和程序,是專家設置的,是專門為政府利益著想的,這些嚴格而繁瑣的審批手續,叫農民去辦理,等于叫一個小學生去考研究生。因此農民創業辦不了審批手續,如新建公司、企業,先要有場所,再把注冊資金匯入工商部門指定的銀行帳戶,而且是不能動用,若是用了,按抽逃注冊資金論罪。有的項目一批少則半年,多則一至二年,創業者承擔不起注冊資金利息,只得造假。同時沒有工商注冊場所,土地部門在批準土地時必須要有企業工商執照,土地部門才能審批用地,部門之間的審批程序的互相矛盾,造成創業比登天還難,如果像香港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零注冊,寬進嚴管,創業就容易多了。群眾遇到辦事難,只得找熟人,送禮行賄,滋生腐敗。有些小商、小販根本沒有必要在工商部門注冊,如小理發店、提籃小賣、板車進街販賣小商品,農民進城賣自產農副產品等,只要他們不影響交通、危害社會就沒有必要去工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他們只是謀生,這是公民的基本權力,這些小商小販即使注冊了又有什么意義,政府又有哪個部門去加強管理和服務?如果像龍港建鎮初期,進城農民土地審批、企業注冊等等手續全部由政府部門成立專門機構,免費為他們代理,這樣不僅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方便了群眾,又杜絕了腐敗。為什么這樣為民方便的改革改不動,主要是既得利益集團作怪。
     關于進城農民就業問題,若按計劃經濟思維去想這個問題,那就是天大的難題,只能由政府投資創辦多少工廠企業,再按照這些工廠、企業能安排多少就業人員,才批準多少農民進城,這樣中國城鎮化就無法實現。中國夢就將成為泡影。若按市場經濟去看待這個問題,只要政府少管或不管,不加以限制,這是個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縣城等小城市,農民進城以后,都是有親朋好友在城市創業,利用家庭、宗族、血緣關系、親帶親、友帶友,加上城市規模擴大了,人口增加了,第三產業發展了,就業也就解決了,龍港的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龍港發展30年,現在建城區18平方公里,建城區人口22萬人,這些進城農民都能安居樂業,不少人成為老板,在龍港居民中百萬人是貧困戶。這是坐在辦公室冥思苦想想不出來的,只有在實踐中得到解決。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