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城市陷入破產潮,以底特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為標志,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有18個城市宣布破產,其他風險城市包括,被穆迪評級機構下調評級的芝加哥,以及包括紐約、費城和巴爾的摩在內的61個美國大城市。
美國地方政府資不抵債,有三種解決辦法。
地方政府資不抵債,辦法是破產或者救助。紐約投資公司ConvergEx首席戰略規劃師尼古拉斯·克拉分析指出,針對底特律的困境,有“修復、關閉或者出售”三種解決之道。“修復”意味著通過破產廢除該市原有的法律義務,“關閉”意味著調整該城市的管理策略以適應小規模的人口。而他本人更傾向于“出售”策略,這意味著該市需要處置一些資產。
城市也有生命力,一些城市是成長中的朝陽城市,而另一些城市是垂垂老已的夕陽城市;一些城市能夠復蘇,而另一些城市走向末日。美國的制造業城市無法匹敵金融與高科技城市,隨著加州某些中小城市的崛起,很多大型制造業城市衰敗。
底特律這個昔日的巨人將會縮小,我們見證的是不僅是城市的更替,還是汽車行業的轉型與衰落。
根據美國《破產法》第九章,市政當局破產可以獲得債務重組,在破產處置期間,按照債務調節方案,所有人都會付出代價:市政債價格下降,購債者收益下降甚至出現負收益,政府削減雇員、減少在職雇員的退休金,可能向市民加稅加入工會職工的退休金也會減少,政府減少公共支出,最后是出售仍然值錢的公共資產如政府公園、博物館等。為保護破產期間的有序運作,市政當局破產申請提出后,該條款將自動終止債權人的一切追債活動,使城市不會被追討債務或者被控告起訴。
當破產結束塵埃落定之后,我們會看到市政府規模縮小,一座宏偉的大城市成為小城市,公共設施成為私人資產,曾經豐厚的福利被大大縮減。
中國情況不比美國樂觀。從中央到縣鄉一級的債務,正在緊鑼密鼓的審計過程中,債務重負遲早會水落石出。今年3月,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通報,目前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為15萬億至18萬億。事實上,地方持有的負擔保增信責任的或有債務可能更多,銀行、地方債、其他單位與個人,成為主要來源,貸款、信托、高利貸,無所有不包。
中國不會出現地方政府破產現象,法律不允許地方負債破產,地方財政實行量入為出原則,去年6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重申《預算法》中的“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但通過設立地方政府控股的投融資平臺,可以輕而易舉地繞過法律的禁止條款。
法律這并不能阻止地方政府的赤字危機,一些城市向企業借債給公務員發薪,向當地居民借入高利貸,公共項目建設停工,向承包企業欠債不還,只有一個結論,這些未破產的城市已經事實破產。根據易居中國去年10月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前景與風險排行榜》,以2006年到2010年的房地產數據衡量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不出意外,資源型中小城市、過度擴張的中小城市風險度盡皆上榜,如酒泉、黑河、張掖、呼倫貝爾、大同等城市。由于地方政府主要靠賣地還債,一旦土地不值錢,地方政府立馬陷入債務黑洞。
地方債務風險不容小覤,要解決地方債務危機,與美國相同的是,要減少政府規模與福利,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地方政府可以出售手上擁有的大量資產。地方政府四處借錢成立投融資平臺,建立豪華的歌劇院、體育場,參股到各家有利可圖的公司,所有已破產或者瀕臨破產的地方政府,都說明不配也不懂經營這些資產,最好的辦法是向民資出售資產,找到可以增值的新的所有者。出售資產既是挽救破產城市的過程,也是政府逐漸退出市場的過程。
凍結部分高風險城市的債權債務關系,出售資產是救急之舉,要從根本上化解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要破除的是地方政府公司化現象。地方政府作為制約較少的公司,當然是資產越多越好,相應來說,負債也就水漲船高。
地方政府不再公司化,才不會瘋狂追求類似于全球最高建筑之類的豪華資產,城市化是個自然的過程,房地產開發商、企業、勞動者會進入相應的城市,那些缺乏實力、缺乏發展后勁的小城市想一夜長成參天大樹,模仿上海、重慶模式盤活資產,恐怕在模仿的過程中,就會被債務颶風刮得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