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名為《中國鬼城盤點》的新聞引發巨大的關注和爭議。這篇幾乎登上國內所有重要財經新聞網站的消息圖文并茂地羅列了中國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共計12座設區市,稱由于過度的房地產開發,使得這些城市出現大量無人居住的空置樓盤,看似繁華整齊的水泥森林背后其實是鮮有人跡的“鬼城”。這其中既包括北方礦產名城鄂爾多斯,也包括中部赫赫有名的鄭州鄭東新區。
盡管上榜城市中不少都在第一時間發出與“鬼城”說完全相反的解釋,但大量數據和圖片,還是讓人們看到房地產熱潮的另一面。
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行業帶給經濟發展的動能幾乎不容置疑。巨大的資金投入,使得房地產行業成為地方GDP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龐大的行業關聯性,帶動了鋼鐵、水泥、建材、紡織等多個行業的繁榮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巨大的土地出讓金,更是成為許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正因為如此,房地產行業不僅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斷壯大的重要推動力,更是成為調控宏觀經濟走向和速度的一個重要的杠桿。
不過,對房地產行業的倚重也養成了許多地方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擴大財政收入上嚴重的路徑依賴。這種依賴下形成的發展模式,讓房地產市場走上了一條似乎永遠直線上升的道路。回顧最近十年,伴隨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商品房價格高歌猛進,即便在此期間出現過多次中央政府強力干預的房地產調控,仍舊沒有改變房價只漲不跌的現實。
2013年,中國的宏觀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增長放緩,承壓下行的態勢明顯,然而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卻保持著一枝獨秀的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雖然略有波動,但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高于20%的同比增速。與此同時,國房景氣指數穩步上升達到97.29,房地產企業本年到位資金的增速更是一改去年下半年連續10%左右的低增速,在半年內連續超過30%。
除此之外,最能反映樓市預期的土地市場同樣在最近出現了大幅升溫。不僅一線城市頻頻傳出“地王”新聞,全國賣地和買地的熱情都一起高漲起來。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的增速已經由年初同比下降22%,縮減到目前的同比下降10.4%。
歷史似乎又在重復,用賣地掙錢,用房地產投資拉動GDP。這種“見效”最快的發展模式再次成為不少地方政府習慣性的路徑依賴。不過這一次,房地產還能成為拯救地方經濟和財政的“救命稻草”嗎?“鬼城”的出現似乎已在警示,不要忽視房地產高速發展背后的泡沫,不要以為房產只會成為資產而不會成為“負資產”。
“鬼城”之說也許有些言過其實,不過必須承認的是,片面依賴房地產不僅無益于房地產行業本身健康穩定的發展,更無法成為地方經濟持續增長的長遠動力。而經濟發展丟掉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癥,本身就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