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7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速度減緩,但卻穩定 在什么情況下,7.5%的經濟增長率會讓人失望?答案是,當被討論對象是中國、且人們已習慣依賴其10%的增長率時。會受到潛在影響的行業或國家名單很長,從澳大利亞的礦場到德國的制造商。這些出口商的失望之情正迅速傳導至供應商。專家表示,貿易量減少和投資規模下降是北京追求更平衡的增長方式的一部分,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連鎖反應肯定會引發外界擔憂。
這種改變并不令人驚訝。多年來,北京一直在談論實現經濟發展再平衡,要從投資、出口、建筑和生產轉向消費。如今,我們終于看到行動的跡象。
中國增長放緩和再平衡可能令一些人遭受損失,但其效果不應被夸大。上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以10%的速度增長時,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僅相當于美國以1%的速度增長。經歷1/4個世紀令人驚訝的增長后,若中國以8%的速度增長,貢獻將相當于美國以4%的速度增長。
即便中國經濟如今減速,對全球需求增長的貢獻仍超過其他任何經濟體。因此,只有對那些天真地以為10%的增長率會永遠持續下去的人來說,中國經濟放緩才是問題。經濟再平衡也將造就贏家和輸家。憂心忡忡者包括原材料出口國,如為中國供應鐵礦石的澳大利亞。但同時,只要中國繼續鼓勵消費并向服務業轉移,生產在華消費的產品和服務的制造商便會成為獲益者。
在消費接棒前,中國的投資可能下降,經濟減緩或演變為暴跌。但在這個遍地是輸家的世界中,會出現如此災難嗎?外界普遍共識是,不會。經濟學者幾乎人人認為,無跡象表明,中國會步美歐后塵成為全球經濟危機的第三個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