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將此次上海世博會比喻成“表演場”,而各國上演的“劇本”恰恰能夠傳達不同的理念。中國的城市建設者們通過對理念進行挖掘,可以推動未來城市化。
“比如說世博會所講的低碳理念、展示的多元文明共處的理念,各種各樣、不同國家城市文明的智慧,這些理念都是可以挖掘的。”任遠表示。
任遠指出,隨著時間的變遷,世博會的意義已有所轉變,除了展現新技術和新產品,另一方面提供了思考機會,“讓城市建造者重視本土性的知識、本土性的經驗。”
在任遠看來,城市化并不意味著高技術化。“任何一個小城市或大城市都有內生于自身發展中的經驗和知識,這些是城市發展的軟實力。”而各城市的這種“軟實力”,可以 “低技術、低成本”地令城市更加美好。
任遠指出,中國正處在一個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時代,同時也暴露出諸多與之伴生的問題,例如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等。
“結合自己本土性知識來設計自己的城市和建筑,設計城市的運行生活模式并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保留自己的本土性知識或者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本土性知識,這對于中西部地區,甚至于東部地區都是有意義的。”任遠對記者強調。
他認為,即使現在發達地區如上海,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也時感茫然,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該往哪里轉等問題也在困撓著城市建設者。而世博會則提供了一種契機,將全球不同城市的創新理念和經驗通過展覽的方式呈現出來。
“最大的貢獻是可以使東部,類似上海這樣的地區,為我們現在所講的轉變生活方式找到入口,”任遠指出,“落到實處的話,就是城市經濟和產業模式不再以制造業生產為基礎,而是會向以知識依托形式為新產業的格局轉變,和以知識信息為基礎的社會生活轉變。”
此外,任遠認為,城市在“輸入”理念的同時,“輸出”自身形象和理念同樣重要。“對各個城市而言,上海是個舞臺,他們在這兒展現他們文化最優美的東西、展現他們發展模式中最好的東西,同時也會得到很多反饋。”
這種反饋在他看來恰恰是能成為改進城市的推動力。“這樣的博覽會上,哪個城市更開放點、能夠更好地吸收其他城市和其他世界文明的經驗,對它自己發展還是很有利的。”任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