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國家水利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貴州畢節市人民政府特聘顧問
主要業績:
1993年,主持編制了缺水城市供水水源規劃;
2001年主持編制了《21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并獲國務院批復;
2002年,主持制定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
2003年,主持開展了地下水保護行動,組織編制了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地下水保護行動實施方案。
提問1 有人說我國農村供水基礎設施落后50年,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郭孟卓:總的來說,我國農村供水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能力相對比較薄弱,但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無論從政策、投資等方面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目前每年中央安排的水利投資中絕大部分用于解決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其中包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區改造和節水配套、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等方面。這幾年,在各級水利部門的強力推動下,建設力度很大,建設速度也很快,農村的供水基礎設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從中享受到的實惠也最多。
農村供水城市化就是通過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村和城市一樣能放心地飲上自來水,農民不用到井口去搖水或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而是在家打開水龍頭就能直接用水,享受到同城市生活一樣的水平和待遇,縮小城鄉差距。
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不僅僅是解決“量”的問題,更重視關心“質”的問題。現在農村在飲水方面主要采取集中供應與分散供應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集中供水的方式就相當于我們城市的水廠。通過集中建設水廠和供水管網,在保證水量的同時,增加一些衛生消毒的設施,在質量方面有所保證。水供出去以后,水龍頭直接進到千家萬戶,基本實現了農村居民喝上干凈的自來水。
提問2 我國農村供水城市化具體如何突破?
早在2000年,聯合國召開首腦會議提出了一個總體目標,要求各國政府積極配合,到2015年使本國沒有達到衛生條件和飲水不安全的人口降低一半。2005年,我國為了解決農村的供水設施問題進行了應急規劃,確定全國有3.2億人的飲水達不到標準,并按照這一標準開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計劃于2015年解決這一問題。
實際上,我國在2009年解決了1.6億人飲水不安全的問題,也就是提前6年實現了減半的目標任務。這幾年中央加大投入,各級水利部門整體工作推進的力度比較大,力爭到今年將3.2億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全部解決,意味著提前兩年完成國家的既定目標任務。
接下來的兩年,即2014年到2015年做什么呢?由于水源的變化、條件的改變,水質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我們又重新核定了近2億人存在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十二五”農村飲水規劃中也提出,經過努力爭取在2015年完成近2億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讓中國農村的飲水問題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隨著農村飲水問題的解決,農民的生活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首先是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與水相關的如洗衣機、熱水器、抽水馬桶等都會在農村不斷普及。
第二,自來水進家解放了農村的勞力。過去在西北農村,每家有一到兩個勞力是不到地里干活的,而是天天去挑水。比如一家五口人,三口人在地里干活,兩口人的任務是專門負責去挑水,而且要走非常長的路程,一般是早上出去晚上才能回來,就是為了那一擔水。當一個人挑水不夠用時,就得去兩個人。有的家里條件好的就趕著牲口去駝水。現在自來水進家以后,勞動力解放出來了,就可以到農田里干活,甚至出去打工,進而增加家庭的收入。
第三,解決了農民生活中與水這一介質相關的疾病。原來農民去河里挑水,畢竟還是有細菌、雜質等。現在集中供水、集中處理,他們的用水達到了飲用指標,飲水質量提高了,身體健康有了保障,生活的質量也就提高了。
第四,農民從供水等基礎設施的解決中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水給自己的生活、生產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當然,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條件、水源條件千差萬別,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農民兄弟存在飲水困難的問題,不可能完全依靠集中式供水解決,只能采取分散式供水的辦法解決這部分群眾的吃水難問題。
提問3 現在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下大雨時往往河道通水很好,但城市的水卻出不去。這給人一種感覺,咱們的排水規劃、防洪規劃之間脫節,規劃標準顯得支離破碎。有沒有一個綜合的規劃加以指導?又該如何合理配置水資源呢?
郭孟卓:從規劃體系來說,規劃分為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是由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和住建部聯合編制完成的,以水利部為主。在國家層面它是一個專項規劃,對水利來說它又是一個綜合性的規劃。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綜合規劃下面會延伸出幾個專項規劃,比如說防洪規劃、供水規劃等都是子規劃。由于我們現在各部門職責分工不同,規劃制定的規范標準不統一,造成綜合規劃與專項規劃銜接不夠,比方說排水規劃目前是住建部在做,由于編制規劃的標準口徑不一致,可能就會出現專項規劃和綜合規劃不是一個體系的現象,從而造成了現在各個分規劃之間交叉考慮的問題不清楚。
河道通水很好、但城市的水卻出不去,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規劃之間銜接不夠,這是最好的例證。在體制上,河道有通水的規劃標準,城市有排水規劃標準,兩個標準沒有對上,但在具體執行時必須按照各自的標準體系進行建設,這就造成了“外高內低”,水自然就排不出去了。
如何進行解決呢?第一,要從體制上加以解決,實現體制的統一和同步。第二,在目前的體制下,應建立各部門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因為各個部門的職能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為此,在編制規劃時應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讓各方的意見在規劃里有所體現。第三,規范標準的統一與銜接。規范是編制規劃的技術法律依據,只有規范標準的統一與銜接,才能實現規劃的對接,避免內水無法外排的問題,這樣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提問4 國家在農村實施“村村通”工程,包括公路、電力、生活和飲用水、電話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等。為了建設這些基礎設施,在同一個地方往往會“開腸破肚”好幾次。能否將所有的項目集中到一起實施,既能避免國家投資資金的浪費,又能節省人力和物力?
郭孟卓:我們也注意到互聯網上經常有網民熱議此事,多次提到在同一個地方經常“開腸破肚”,反復折騰,老百姓對此意見很大。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各級地方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發揮規劃的統領作用。比如,在農村,水利部有農田水利建設,國土資源部有土地整理,財政部有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有種糧種菜等,各個部門都有牽扯,但是實施到農地上就那么一大塊地。由于體制原因,部門分口太細,國家沒辦法進行統一,怎么辦呢?
現在很多省市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嘗試著由地方各級政府統籌抓規劃、統一抓實施,即:首先要靠規劃統領,各部門參與把規劃描繪好;然后按照這個規劃,各部門各自申請資金;再將資金整合使用,最后各記其功。這樣不僅提高了建設標準,還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達到了費省效宏的目的。這也是城市化進程中對資源的一種合理有效配置方式,這一思路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句話:一本藍圖劃到底,職能部門分頭要,來了錢后同整合,成效面前各記功。
您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聯系我們。郵箱:chengshihua@mail.cin.gov.cn,電話:010-5893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