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地寸金的南京東路上能夠占有一席之地,曾經是幾代商家夢寐以求的。目前南京東路上一些著名商場,卻出現了大量空關的商鋪,353廣場三樓37個店鋪,只有17個在營業,四樓51個店鋪只有15個開著門,恒基名人購物中心也出現了不少空關的商鋪。
由于電商的快速崛起,商業的形態正在發生急劇變異,傳統的零售商業正在萎縮,不要說一般的商鋪,即使是像南京路上曾經領過幾十年風騷的市百一店、永安百貨,其經營狀況也已經不能與昔日鼎盛時期相比。因此,南京東路上的眾多商家正在想方設法謀求轉型,不能說這些舉措對提升南京東路的商業人氣毫無用處,但是,這些舉措是否能將那些已經遷出南京路的商鋪召回,卻仍有一個重重的問號。
商鋪關門,簡單地說就是這個商鋪不能給業主賺錢,反而成為累贅。如果一個商鋪賺來的錢全部用來交房租甚至交房租還不夠,那么對商鋪經營者來說,撤出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目前,上海的房價不斷升高,房價漲,房租自然也跟著一起漲。但是,由于實體經濟的景氣度低,更由于實體商店在電商的進逼之下退卻,商鋪已經無力承擔高昂的房租了。
商鋪租金居高不下,正在削弱著南京東路等黃金地段的價值,使它的市場競爭力下降。但是,南京東路上這些商場的物業主人對此看來還缺乏敏感度。按理來說,商鋪租金可以由市場調節,如果商鋪招租困難,物業主人的應對之道便只有降低租金,因為商鋪空關就意味著他們的租金損失。但現在南京東路這些物業的主人看來并沒有這種打算,不斷上漲的房價也使他們缺乏降低租金的想法。南京東路上的物業,基本上是國有企業,這使它們對商鋪的空關不會像私人物業一樣產生緊迫感,可以想見的是,商鋪空關,租金顆粒無收,不用任何人承擔責任,但降低租金,卻是需要這些國有企業的高管作出決定的。
商鋪租金過高,不獨是南京東路的問題,而是一個普遍現象,它已經成為經濟復蘇的一種負能量,也阻礙著人們的創業積極性。上海有名的季風書園撤出經營了10多年的陜西南路地鐵站,就是因為無法承受過高的租金,然而這個書店搬出已有3月,至今未見新的經營者進入,可見租金過高問題并不是書業的問題,已經成為橫亙于幾乎所有行業面前的一個“攔路虎”。物業的國企性質,使商鋪租金的市場規律出現了扭曲,經營者無法與鐵板一塊的國企就租金問題展開博弈,只有放棄了事。看來,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作為國有企業的物業改變思路,按照價值規律來經營商鋪出租,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有必要適當降低租金,讓商鋪經營者有錢可賺。這樣,南京東路上的商業繁榮景象才不致成為只能供人緬懷的昔日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