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瘋傳建筑工地民工的工資超越普通白領,月薪過萬。記者調查得知,在廈門,建筑工人要想拿到萬元月工資并不容易,得每天上班且連續加班16天以上。有工地負責人稱,“建筑工地流動性很強,這么高強度的工作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另一名工地負責人表示,給建筑工人的工資并未包含公積金等福利,因而很多白領的工資實際上要比建筑工人高。(6月22日《海峽導報》)
建筑工人的工作帶有很強的流動性,且有很高的勞動強度,若是工資、加班費過低,愿意從事這類工種工作的人就會變得很少。由此決定了建筑工人相對較高的工資起點。
更重要的是,盡管近年來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交通設施、房地產項目和許多市政工程項目的建設熱潮,建筑勞務工需求大大增加,工資和加班費也不斷提高,但勞動力供給卻沒有顯著擴大。一來符合建筑勞務工用工需求的求職者數量著實有限,二來那些口頭上表達了對建筑工人高工資羨慕嫉妒恨的人們,也沒有意愿去嘗試該類工作。這反過來加大了合格建筑勞務工的稀缺性,成為其工資和加班費繼續上行的推動力。
輿論瘋炒建筑工人工資超越白領,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很多人其實知道建筑工人所謂高工資背后的辛酸,卻仍然頗為積極的參與到該類網帖的轉發狂潮之中,所想表達的是對當前大學生和白領階層就業難、加薪難、看不到職業發展前景以及困于高房租、高物價的諸多不滿。紓解這種不滿情緒,只能通過擴大就業等舉措來實現——如果能讓就業變得更容易、年輕人職業發展的前景更明朗,“抱怨帖”的影響力自然就會消退。相反,若是有關方面推行的政策沒有改變對年輕人就業困難的現實,“史上最難就業季”負面影響進一步發酵,類似的工資對比網帖就會不斷翻新。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建筑工人因其工作性質、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而拿到了相對的高工資。人們也很清楚,這種“高工資”并無公積金等福利,但其隱憂還不止于此。建筑工人的勞動環境較差,相關的防護保障缺失,在過去的一些年頭里,已經大量曝出建筑農民工因此患上嚴重職業病的個案。
盡管這樣,各地勞動監察部門針對建筑工地的勞動環境監察仍遠未到位,這種執法監察的乏力在近年來各類建設項目遍地開花的背景下,必然將埋下相當多建筑工人職業病的隱患。而建筑勞務工們對此一無所知。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讓人感到非常不安的推論,即建筑工人在不知道自己將很快患上職業病的前景下,對拿到手的“高工資”作了其他用途的安排,并未為醫療開支預留足夠多的儲蓄,他(她)們也沒有完備的醫療保險,更得不到疾病危急救助。如果這些建筑勞務工的職業病問題在一定時期內集中爆發,即便是財力較為充裕的東部沿海地區地方政府也將無力應對。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化建筑工地勞動環境監察、明確建筑項目業主單位對建筑勞務工職業病負有主體責任、加強對建筑勞務工等工人群體職業病問題的觀測分析,在目前都顯得頗為必要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