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民都是新時代的知識擁有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快,我們的基層干部的頭腦更要新穎,更要不斷自我充電,不要低估農民的政治覺悟,更不要怕少數人上訪告狀,讓正氣變成一種正能量是黨員干部的一種必備水平,讓想干事的干部有位子、有安全感。這也是組織部門應該研究的一個課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名詞越來越敲擊老百姓的頭腦,高粱花子被新時代的信息觀、民主觀逐漸開了竅。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村似乎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思考的范疇。曾經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政策,的確改變了一個時代,但是農村財富的積累,尤其是農民打工熱,帶給農村的發展思路對傳統觀念的顛覆甚至是翻天覆地的。雪花般飛回來的鈔票,變成了一座座農民新居,農村硬件建設無疑已經登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電話和網線入戶工程,自來水入戶工程,街道硬化,公路村村通工程,小公交開通農村線路,尤其農村家庭轎車的逐步普及,城鄉一體化的加快融合,似乎農村離社區化已經僅一步之遙。
當然,國家持續的經濟發展,推高了農村的發展速度,這種嶄新的特點,更需要基層干部更新觀念、革新思路,在服務農村發展的同時,更主要考慮農村發展的愿景展望和規劃,如何實施就顯得有點時不我待的歷史的緊迫感。
在談農村領導班子建設時,首先必須注重一把手的作用和領導力。其實,就目前而言,我們對干部的要求似乎沒有大的改變,固有的管理模式,沒有改革。大家感覺農村的工作不太難干,無外乎還是搞搞計劃生育,凈化一下農村環境,就完事OK了。其實,農村的變革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面對的是今后的農村哪里去?怎么走?具體說,就是方向問題,方法問題。
另外,農村建設家庭農場,更主要的是改革農村耕地的承包模式,已經擺到了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之上。認清家庭農場政策對農村發展的好處如何、難題在哪里?也已經是當務之急。是否建設家庭農場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關鍵是解決農村后續發展的方向問題。更主要是盤活耕地這一個似乎沒有價格的資產,進入市場經濟流通的環節,節省勞動力,改革耕種管理模式。使農村進入永續發展的軌道。
具體來說,農村目前面臨的有3點需要關注的問題:
其一,耕地的機井缺乏,出水量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的正常灌溉需求,有的為了兩畝田,整整澆200個“字兒”,一個“字兒”按1.5元計算,就是300元電費,這樣龐大的支出是一種無謂的消耗,在生產成本上是無法接受的,在經濟學上也是不劃算的。
機井少怎么辦?這就需要基層領導謀劃,需要農村的大家長拿主意、想辦法。農民土地是家庭承包模式,缺乏統一協調,當農民有了這個意愿和需求,就要解決,就要適時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
另一種解決的辦法,就是結合機井安裝噴灌設施的配套設施建設,也是節省水量效果特別明顯,能節省50%左右,應該受到關注。比如一些草坪噴灌設施是司空見慣的,其優越性大家都知道,普及進大田作業只是一個實施的勇氣和魄力問題。機井的投資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有緊迫意識,更不能抱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尤其土壤是一種生產資料,關系國計民生,一旦沒有水土壤就必然開始不易逆轉沙化過程,土壤的修復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恢復。不管是誰,包括我們的農民兄弟更要重視起來,建立不同的集資模式,盡快解決這個燃眉之急,制止土壤沙化,改善農田生存環境。
其二,農村現階段主要農場化開始實施階段,大部分是外來承包的模式,為什么好多地方推行艱難?也有好多的原因。比如,承包年限問題,20年,農民感覺不劃算,大家都已經滿足了耕者有其田的福利,多少年夢寐以求的愿望又化為泡影,從心理上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這種顧慮是正常的,同時也不排除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落后思想在作祟。
承包者感覺年限短了,不劃算,影響基礎設施的投資積極性,增加政策的隨意性,顧忌協議的法律嚴肅性,怕收不回自己的投資,或者經營得不償失。比如,一畝1000元的畝承包費用,好多地方農民不接受,顧慮糧食價格的波動,或者購買力的變化,為什么不能用小麥和玉米實物充值等折中的辦法來解決農民吃的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也是減少農村社會風險的應該考慮的問題之一。
再比如農民勞動力的轉移問題,也是不可回避的。農田大區農場式管理,必然解放好多的勞動力,承包者應該注重提高當地留守老人和婦女工作的權利,尤其教給農民先進的管理經驗,把好的知識留下來,從軟件上武裝農民,比單純金錢補貼更重要。
其三,基層干部在吃透政策的情況下,更要有魄力、勇氣,要能干事,能干成事。比如,采取家訪,擺事實講道理,減少農民對農場式改革的抵觸情緒,告知農民土地也是一種需要投資的生產資料,承包者為我們留下基礎設施,也是解決我們的經濟困窘,也是對我們的一種回報。
同時應該讓承包者也有革新農業的目標,尤其改善灌溉設施應該是約束雙方的一個首要要件,讓雙方心態平衡,都有一種雙贏的心理感受,讓投資進的來,盈得利,讓農戶有保障,有所需,才是合同成立的前提之一。
尤其面對打工潮,適時做好應對。土地包出去了,剩下的勞動力就業怎么辦?就需要引導、開發、扶持多策并舉。同時面對農村政治要民主和民意結合,堅持少數服從多數,對于釘子戶,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魄力去應對。
我曾經和一個老書記聊天,他說:“干部辦事公了還不行,還要有虎氣和硬氣,比如我們修街道,街道兩邊的樹木,必須5天清除。許多人提前刨自己家的樹,部分戶不執行,我們講解政策無效,我們就搬出‘土地是國家所有’,超越期限的一律大隊處理,樹木收歸集體。”5天期限順利完成,如果沒有這種魄力和勇氣,硬化街道這種全民福利政策,就會推諉扯皮,最后延誤工期。
對于農村一把手的要求,必須是有文化,有思想,辦事公道,而且有一種營銷公關能力,把國家的政策變成農民易于接受的方法,執行下去,為新農村的建設,增加一種遠見和謀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話糙理不糙,現在的農民都是新時代的知識擁有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快,我們的基層干部的頭腦更要新穎,更要不斷自我充電,不要低估農民的政治覺悟,更不要怕少數人上訪告狀,讓正氣變成一種正能量是黨員干部的一種必備水平,讓想干事的干部有位子、有安全感。這也是組織部門應該研究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