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力推的“個人房產信息聯網”遭遇了地方政府的“抵抗”,不得已住建部下了軟蛋,竟然和地方政府簽訂安全協議,保證不設住房產權查詢端口、不設授權查詢權限、查詢結果不作為法院判決和行政處罰依據,只用于宏觀統計分析。(6月22日《中國經營報》)
都還記憶猶新,在住建部個人房產信息系統聯網工作推進之初,由于“陜西房姐”“鄭州房妹”“廣州房叔”等“涉房腐敗”案件頻發,這一系統被社會公眾和輿論理解為“通過住建部建立的統一查詢平臺,依據法律授權,對特定人群的房產信息進行查詢以推進反腐敗工作”。一時間,曾有官員、公務員拋售房產的熱潮出現。人們對住建部給予了厚望,夢想著一旦個人住房信息數據全國聯網,那些涉嫌房產腐敗的官員即可露出原形。
其實,也都心里清楚,官員財產公開為何千呼萬喚依然不見蹤跡。從一些地方官員財產公開的試水程度看,我們發現那純粹是官員自說自話,他們說自己有幾套房就是幾套房,公眾并不好監督。如果這些官員人緣好講團結,只要他們身邊的人不揭底,外人永遠不知道真相。但是,如果個人住房信息數據全國聯網,能夠為公眾監督提供簡便易行的平臺,就好辦了,一邊是官員的申報名錄,一邊是公眾的查詢結果,兩相對比,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現在倒好,按照目前住建部和地方政府達成的“安全協議”以及制定的“暫行辦法”等制度性規定,當前“個人房產信息聯網”與之前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的理解相去甚遠,不但個人住房信息系統查詢結果不作為法院判決或行政執法證據,而且對于個人房屋產權的查詢范圍也被嚴格限制,與查詢無關的個人住房信息不得顯示和輸出。總之一句話,以保護公民隱私為借口,“個人房產信息聯網”是不具備絲毫反腐功能的。于是,我們不得不大失所望。
有網友評論道:菜刀實名制,口罩實名制,汽油實名制,網絡實名制,怎么一到房產,就悲劇了呢?
現實是,房產已經成為公眾對官員是否認可的一道屏障。一些官員的腐敗,房產是其主要內容。如果“個人房產信息聯網”能夠查詢每個人的信息,無疑一些官員多套乃至上百套房產就會無處可藏。相反,普通民眾手里的一兩套房產根本不怕查不怕公開,也永遠經得起查。
所以,官員財產公開是大勢所趨,宜早不宜遲。互聯網時代,躲和藏、掩耳盜鈴都是愚蠢的事情。鼠標一點的結果,非要說技術啊難度啊速度啊……故意顧左右而言他,誰信呢?那么多的房產就在那里矗著,糊里糊涂不公開,民心向背真的會一朝一夕,涇渭分明,快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