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說到底是人的市民化,而不是土地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過程是部分農村土地變成城市用地的過程,更是農民轉變為市民的過程。城市化的真正標志是進城農民有充分的就業和完全的市民權益。但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卻出現了土地城市化快于人的城市化的現象。
29歲的劉剛和44歲的王旭在這個冬天迎來了生命的春天,他倆光著膀子在出租屋翻唱歌曲《春天里》的視頻上傳到網上后,迅速紅遍網絡,質樸有力的歌聲“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 并因此走上兔年央視春晚舞臺。
在粗糲而尖銳的現實面前,人心似乎越來越堅硬麻木,但農民工兄弟的一曲《春天里》,卻讓萬千網友心底柔軟、一掬熱淚,其蘊涵的道理并不復雜,因為這種來自最底層的吶喊,真實而有感染力。主人公身處的環境雖簡陋、生活雖貧瘠,但他們懷揣夢想,那種化卑微為尊嚴的掙扎,透過吟唱直逼人心。
無論29歲的劉剛還是44歲的王旭,他們在這之前,都是邊緣的,他們的處境甚至有些艱難——— 交不起房租,甚至養不活自己。這兩個人不僅是代表了農民工,還讓人聯想到蟻族。可以說,旭剛組合的背后,站著密密麻麻的蟻族,林立著難以盡數的農民工。
是農民工歌手這個符號,是農民工這個社會形象,使得旭日陽剛的歌聲被讀出悲苦、不甘與吶喊相互交織的意味,引起了整個社會對農民工命運的同情,攪動了聽眾內心那青春夢幻破滅的滄桑感。在旭日陽剛的走紅中,“農民工”這個符號的參與是特別的。作為農民工歌手的旭日陽剛的成功,根本因素可能并非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這是一個意外,難以復制。基于同情的支持能堅持多久?旭日陽剛的春天到底有多長?更為重要的是,生活中不止一個旭剛組合,比他們更苦更掙扎的農民工還有很多。一般農民工在建筑工地,在流水線旁,藝術不是他們的謀生技能,體力而非智力才是他們的生存基礎。如何關懷他們,使他們感到時代的溫度,帶他們走進“陽光明媚的春天里”?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