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城鄉經濟社會結構演化升級,對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的重新組合和有效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金融體系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預調和引領作用。
當前,我國農村城鎮化的主要陣地在縣域地區。然而,受長期二元經濟結構影響,這些地區的金融發展明顯滯后,嚴重制約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推進。
縣域金融難為城鎮化提供有效支持
近年來,金融決策和實踐部門對金融服務城鎮化建設的意識有所增強,但是戰略規劃和發展思路仍不明確。中國人民銀行提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結合城鎮化發展的實際需求,加大對城鎮化發展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服務”,中國銀監會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穩妥做好城鎮化建設配套金融服務”。但是相關政策均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激勵約束措施,導致執行部門在操作過程中動力不足、思路不清。目前,金融業支持農村城鎮化建設,仍倚重政策金融扶持和農村金融機構,多數金融機構服務城鎮化僅定位于大中城市,忽視了小城市、城鎮和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很多大型銀行的信貸品種一律由總行開發,縣區支行難以根據屬地實際需求開發與城鎮化建設相匹配的特色產品。
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測算,未來10年我國城鎮化將需要增加40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僅靠財政自然是杯水車薪,金融資本必須發揮作用。受當前我國的投融資體制約束,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參與城鎮建設是必不可少而且頗為關鍵的。然而,在現有商業銀行信貸制度框架下,受承貸主體、擔保物等因素限制,城鎮化進程的融資需求難以獲得充足有效的供給。在作為城鎮化重點的縣域一級,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通常為20-30%,農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左右。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資金從農村和城鎮大量流出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未來信貸資本大規模投入城鎮化建設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加速,城鎮化建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例如,農業工業化背景下,農村土地資本化、農業規模生產的風險防范以及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等問題變得更加突出;農民市民化過程中,進城農民不再滿足原有的存貸、匯兌業務,開始期待和關注涉及就業、創業、居住、消費、理財等方面的更深層次的金融服務。面對諸多新變化,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無法滿足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多元化需求。同時,當前金融改革步伐和應對措施也滯后許多。在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上,金融機構并未隨著需求結構的動態變化做出及時調整,探索出適應城鎮化發展的多樣化服務。一方面,各金融機構在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產品服務等方面存在趨同問題。貸款服務比較普遍,風險管理和咨詢類服務不足;單一工具運用較多,組合工具使用較少。另一方面,信貸之外的證券、保險、信托、期貨等金融手段很少發揮作用,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尚未建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抑制城鎮化進程的推進。
建立多層次的城鎮化金融支持體系
面對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異質化金融服務需求,應盡快建立起與之匹配的金融服務供給體系。第一,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先導作用。調整農發行的業務范圍,在糧食流通領域貸款的基礎上,嘗試開辦糧食生產專項貸款、農業企業開發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和扶貧貸款等業務;允許國開行設立小城鎮建設專項基金,專門滿足城鎮化中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需求。第二,引導商業金融積極拓展城鎮市場,找準支持城鎮化的著力點。逐步出臺差異化的區域信貸政策,在健全城鎮功能和發展城鎮社會服務中尋求商機。第三,建立和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服務縣域小企業的生力軍作用,有序擴大村鎮銀行、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試點。第四,改變市場準入條件,對民間資本加以疏導,發揮民間金融在城鎮化中的補充作用。
城鎮化金融需求具有規模大、期限長、主體多元、結構復雜等特點,需要綜合運用貸款、債券、信托、股權融資、金融租賃等多種融資形式。因此,必須盡快建立起多層次的城鎮金融市場,打破城鎮化對信貸資金的過度依賴,不斷拓寬金融服務渠道。第一,挖掘資本市場的潛力,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通過資本運作解決城鎮化建設的融資問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化建設。第二,發展縣域保險市場,充分發揮保險機制在城鎮化過程的社會保障、防災減災和風險管理等功能。加快發展農業保險,開發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農業保險產品,有效化解、轉移農業規?;?、現代化的自然和市場風險。鼓勵保險公司經辦城鄉養老保險、農村小額保險、計劃生育保險等保險業務,為失地農民提供意外、養老、醫療、生育等多層次、多類別的保障。
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農村城鎮化建設應更多依靠市場力量。面對城鎮化進程中市場主體缺失引起的金融不匹配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合作,按市場規律辦事,整合城鄉資源,培育金融支持的有效主體。第一,弱化城鎮化建設的政府融資平臺模式。這種以地方政府為信用基礎的市場主體,被廣泛認為風險偏高,已經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控制。第二,引導地方政府放開對市場準入的管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供水、供電等經營性的基礎設施領域。第三,加大對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引導農業生產向規?;⒓s化、工業化轉變。第四,加強個人征信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縣域金融環境。
金融部門應以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為契機,大力發展農地金融服務。借鑒發達國家開展農地金融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與城鎮化相適應的的土地金融制度,嘗試設立土地銀行、農地合作基金會等新型金融組織,引導金融機構開展以土地資產為主體的金融產品創新,積極開發土地抵押貸款、土地基金、地方債券等多種融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