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發揮多大作用?中聯重科探索出了一條依靠產業支撐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中聯重科在湖南的工業園區,分布于4個地市、12個縣市區,在長沙向西長達260多公里的公路沿線上,打造了一條平均每35公里就有一個園區的工業走廊,并成為3個地市、7個縣市區重要的工業企業和納稅人。產業集聚促進城鎮化發展,通過園區的發展來推動、支撐和提升當地城鎮的發展,實體經濟發展為當地農民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了城鎮化建設的自身造血功能的發育。
今年5月的一天,在湖南常德高新技術產業園管委會的會議室,譚亮跟筆者講述了他回鄉務工的經歷。2004年中專畢業后,譚亮曾先后輾轉于長三角、珠三角不同的企業打工。就業之初,由于經驗不足,收入僅千元左右,這些工資去掉吃喝和車費,一年下來,兩手空空。2006年,中聯重科進駐灌溪工業園,回鄉務工的他成為灌溪工業園的一名員工,作為一名技術工人,月薪達到了3500元左右,吃住在家,這個收入,養家富余,還可以存些錢。譚亮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中國吊車第一鎮灌溪鎮,中聯重科工業園里有1600人像譚亮這樣的一線工人,他們在本地就業的夢想在這里變成了現實。灌溪鎮有居民3.5萬人,全鎮90%的勞動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其中1.2萬人成為產業工人,他們中的7000人是在灌溪工業園入駐后新增加的;在沅江,僅中聯重科一家企業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的人數就超過3000人;在漢壽,城鎮化使當地人口在3年時間內從3000人增加到1.2萬人,這些主要來自周邊地區的勞動者,主要從業于中聯重科、相關配套企業及新增的服務業。
中聯重科既是城鎮化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無論在灌溪、沅江還是漢壽,中聯重科在當地經濟總量所占比重,在財政稅收所占比重,都是毫無爭議的支柱。2012年,中聯重科在灌溪鎮的工業園區產值為120億元,創造了全鎮78.1%的工業總產值和67.4%的稅收;在沅江的工業園區對全市的財稅貢獻超過30%;在漢壽的工業園區,對全縣經濟總量的貢獻高達七成,對財政的貢獻約為84%。值得一提的是,漢壽縣是農業人口比例為80%,年工業總產值4億元的傳統農業縣,在中聯重科入駐后的3年時間,規模工業產值增加到86.2億元,全縣經濟總量增長了6倍。
中聯重科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小城鎮同樣可以為產業發展集聚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小城鎮生產要素和居民生活成本都低,只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設備,完全可以支撐起產業的發展,實現企業、農民、政府等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