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鄉村文明行動開展以來,村里亂倒垃圾、破壞公共設施的現象基本上沒有了,村里蓋起了新社區,還重新修了道路,綠化多了,環境好了,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也少了。”沂水縣龍家圈鎮北越莊村黨支部書記趙長法對記者說。
近年來,“鄉村文明行動” 的深入開展如春雨潤物般讓沂水縣的鄉村面貌發生了變化。隨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步伐的加快,“鄉村文明行動”在沂水進一步由點擴面,向村容村貌、生活方式、文化惠民、文明素質提升、綠色產業發展等方向全面進軍。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度不斷躍進,農村居民的整體文明素質快速提高,優美的人居環境、和諧宜居的社會氛圍已初見雛形。
“鄉村文明行動”開始實施以來,沂水縣以“村容整潔美、村民素質美、全縣和諧美”為抓手,結合實際、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取得了顯著成績。
本著“連線成片”的原則,沂水縣建立健全了城鄉牽手共建機制,把每一個示范點都打造成精品,真正發揮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作用。目前已高標準建成鄉村文明行動省級示范鄉鎮1個,縣級以上示范鄉鎮9個,縣級以上示范村76個,縣級以上生態文明村525個。該縣強化成線連片標準化建設,以點帶面,整體推進,要求每個鄉鎮(街道)按照標準,打造5個以上示范點,使更多的村鎮納入全省“百鎮千村示范工程”行列。對西朱家莊社區、牛嶺埠社區、友蘭社區、東上坪村等強村、靚村、文明村,加大投入,強化扶持,堅持高標準打造,共孵化出了6個“鄉村文明行動”示范區。示范區真正成為了全縣農村社區的學習樣板和追趕標桿,讓廣大農村干部在推進“鄉村文明行動”過程中心中有譜、肩上有擔、手上有勁。
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目標,沂水縣加大對農村環衛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深化了以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為重點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廣大農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為保證好事辦好,在“硬件”投入上,大力抓好城區、鄉鎮駐地公路沿線以及村莊內部環境美化、綠化、凈化、亮化、硬化等“五化”工程。在村內配備垃圾池、垃圾箱,建立專門保潔員隊伍,健全了村莊垃圾集中清運機制,徹底清理農村“三堆”問題。累計投入31億元實施了整村遷建或集中建設,為166個村莊集中建設住房3.2萬戶,改造危房8169戶,建成61個中心村型農村社區,并全部實現氣上樓、水治污、環衛保潔市場化物業化工程。投入2.63億元建成縣級垃圾處理場1處、鄉鎮垃圾填埋場7處、鄉鎮垃圾中轉站14處、污水處理站10處,建成村居休閑娛樂廣場300多個。深入實施美化田園行動,按照“統一標準、由線及面、分步實施、打造精品”的要求,綜合施治,以建設“天藍、水清、地凈、燈亮、瓦紅、樹綠”的美麗家園為目標,讓鄉村田園更加安全、有序、美麗。在“軟件”建設上,建立了環衛管理、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隊伍,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垃圾一體化運行體系。為使垃圾處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制定出臺了工作職責、操作規程、質量標準、考核獎懲等規章制度,使垃圾處理一體化工作干有目標、管有標準、考有辦法。
以“轉變舊觀念,學習新思想”為宗旨,以鎮村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為主陣地,沂水縣在各村開展科普宣傳、法律學習、農技培訓等活動。健全綜合文化站和農村文化大院基礎設施,完善圖書種類和質量,鼓勵群眾廣泛參與,真正讓文化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成為農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涵養文明的公共之家。以農村文藝宣傳隊、鑼鼓隊、秧歌隊等為主抓手,充分調動廣大文藝愛好者的積極性,真正把舞臺搬到“家門口”。并積極開展技術能手評選、拔河比賽等一系列趣味性強、普及性高的活動,讓農民群眾能夠在休閑中健身娛樂,在娛樂中思維學習。目前,全縣共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8處,高標準農村文化大院104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20處,村一級“莊戶劇團”313個,群眾業余文藝隊伍873支,農村電影放映隊45支,極大滿足了農民求富求知求樂的文化生活需求。
針對農村現狀和村民的實際需求,沂水縣在公路沿線、村街、文化大院開展了文化墻建設活動。先后投資120余萬元,統一標準,繪制了有關科學種植養殖、婚育新風尚、家庭美德、抵制邪教、社會主義榮辱觀等一些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壁畫、詩歌、諺語、順口溜等文化墻30余萬平方米。
今年,沂水縣還大力開展了以“宣傳文化進千村、文明歡樂進萬家”為主要內容的“雙進”活動,并申請縣財政列支200萬元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金,切實抓好“千場公益演出送基層”、孝道主題教育活動、科技下鄉等10件為民實事,真正把文化惠民、便民、利民、樂民做足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