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一份30億元的訂單令濰坊市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上下興奮不已,但同時,“用工荒”又讓他們發愁。濰坊市域目前有10所高職、2所技師學院、42所中職學校,在校學生總數近30萬人,所設專業覆蓋一二三產業。
職業教育是針對“未來市民”的教育,決定著“未來市民”的文明文化素養
濰坊職業教育提升人的“城鎮化”
2012年8月,一份30億元的訂單令濰坊市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上下興奮不已,但同時,“用工荒”又讓他們發愁。眼瞅著“大單”就要泡湯,企業老板急得火燒眉毛。最后,是市教育局幫忙化解危機:為期3個月的職場體驗課程在生產線上開課,15所學校4176名學生陸續進廠,一邊學習,一邊實習。許多學生成了生產線上的標兵。
濰坊科技學院學生在PM2-3生產線上超額20%完成了生產計劃,產品各項指標全優。學生田煜工作效率達到135%,兩次獲部門最高產能獎金。
早在2000年初,濰坊市就在城市發展“兩基地”規劃中明確,在建設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紡織和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的同時,同步建設與之相配套的以高級職業技術教育為特色的文化教育產業基地。
濰坊市域目前有10所高職、2所技師學院、42所中職學校,在校學生總數近30萬人,所設專業覆蓋一二三產業。而濰坊市域內高校畢業生的近60%、中職學校畢業生的73%都在濰坊工作。濰坊沒有大草原,但濰坊卻是全國最大的畜牧養殖、飼料獸藥生產基地,畜產品出口占全國的1/4、全省的1/2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駐在濰坊,是這所學校托起了濰坊“沒有草原的畜牧大市”。外地人都知道濰坊最先搞“菜博會”,濰坊人則清楚昌濰農校在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現已升格為濰坊職業學院的這所學校自1956年始,先后培養了3萬多名優秀人才,遍布鄉鎮的“七站八所”,在提供大批畢業生的同時,學校還通過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服務等方式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僅種子包衣劑一項技術,就累計推廣面積3億畝,增產糧食2300多萬噸,增加經濟效益200多億元。
職業教育大發展,成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的同時,強力推進了人的“城鎮化”“市民化”。在山東墨龍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來自臨朐農村的魏青已成為企業中層,她三年前畢業于濰坊科技學院大專班,從技術崗位做起,從今年開始到企業管理崗位工作,現在她的月薪3000元左右,有“五險一金”,讓家鄉同齡的姐妹很是羨慕。副總經理趙洪峰介紹,公司現有員工2800余人,管理人員占15%,大多是大專、本科學歷;而壽光市當地院校培養的中專、大專生占到員工總數的70%以上,每年企業還接收600名當地的中職、高職生實習,能留下近百人就業。
濰坊市副市長王桂英告訴記者,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濰坊市人口將達到928萬,城鎮率達到56%,有88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這意味著3年內將有接近目前濰坊中心城區人口規模的農村人口需要轉移。目前,中職學校94%的學生來自農村家庭,高職院校農村生源也占到70%,職業學校學生將構成當地市民的主體,成為城鎮化建設的生力軍,“因此,職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針對‘未來市民’的教育,決定著他們的文明素養。”
濰坊市委、市政府認為,“黃藍”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兩區”工業化加快推進需要加快調整生產力布局,大批企業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
濰坊的職業教育,已形成應用型本科、高職、中職、社區教育一體的立體化職業教育網絡。2012年3月13日,全國“兩會”剛過,教育部、山東省政府聯合簽署了共建“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協議。在壽光濱海(羊口)經濟開發區,結合八大產業發展,壽光職教中心將學校的專業整合為數控、汽修、化工、現代農藝等13大類42個專業。壽光工貿職專則建立了“教學+生產+科研+培訓”四位一體的運行模式,還與市農業局、人社局、勞動局、民營局等聯合成立培訓基地,開展農村勞動力、企業職工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增強了辦學活力,提升了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