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京傳世基業房地產開發(徐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武
人物檔案
籍貫:祖籍山東 畢業學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從業經歷:北京紅石房地產公司 北京建華時代房地產公司
愛好:看書,每周要上書店兩到三次 推薦:《基業常青》
“我十分看好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小城鎮的發展,我們要在徐州市賈汪區這張‘白紙’上繪出更美好的圖畫。”北京傳世基業房地產開發(徐州)有限公司楊武總經理談到在徐州賈汪開發的理由時如是說。
采訪楊武總經理是在他主導開發的“傳世經典”項目的會所(現為售樓處),時尚的會所建筑分外搶眼,在由草坪和綠植裝點的廣場中央,設計了一組音樂噴泉,讓人有置身于大都市的感覺。
楊武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城市化進程不僅僅是單純的城市建設與土地開發,更重要的是影響人們的居住理念、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看到楊武侃侃而談的樣子,你很難想象,他沉穩而內斂,平日言語并不多。他的搭檔告訴我們:“楊總這一天的時間將好幾天的話都說完了。”
從大都市到二三線城市做地產開發,楊武及其團隊如何將北京的標準帶到賈汪,讓傳世經典項目直接和北京接軌?既然選擇了徐州賈汪,他們是如何在這張“白紙”上畫美好的圖畫呢?他們的進駐,能給賈汪帶來哪些新的氣息?為提高建筑標準,他們需要堅守什么?對區域的城市化進程、城市規劃、居住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理念、居住品質會帶來哪些影響?
看好小城鎮發展入主賈汪
沒有過多的寒暄,我們的話題很自然地從北京一些外觀時尚的建筑說起。楊武直言不諱:“房子像人一樣有個性,外觀不一樣,性格不一樣,適合的人群不一樣。所以,建筑師不能只考慮建筑外觀,還要更多地考慮功能。”
其實,很早就觸動楊武心弦的是:“每每驅車行駛在路上,看到一些在視覺和功能上都成為包袱的建筑,我的心里會莫名地難受。”他感嘆這些建筑盡管建造時間不長,卻在形象和功能上已經落伍,極大地影響了城市形象。如果為改變城市面貌和改善居住條件而將其拆除,卻要花費高昂的代價,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對資源的浪費。楊武說:“開發企業就要盡自己的一點社會責任,因為你開發的房子不是兩三年賣掉賺錢。你要想到的是,房子不僅要有50年、70年,甚至更長壽命的使用功能,還在同樣的時間里存在審美功能。”
屈指算來,楊武在房地產從業近10年。當初,他因興趣和夢想,從家居設計進入到頗具挑戰的房地產行業。由于沒有專門接受過房地產方面系統知識的專業學習和培訓,他主動從社會大學學習。他向設計院的設計師學習,跟著工地上的師傅學習。每天戴著安全帽在樓里跑來跑去,從結構抗震,再到基礎處理、設備的安裝,包括空調、水、電、能源、市政、園林等,楊武都一項一項地去了解。
楊武也做過很多設計,包括幕墻設計。他記得很清楚,當時全國做幕墻設計不多,也沒有這個專業。由于有學習機械加工和機械工業設計的基礎,他逼著自己看很多資料,學習人家怎么設計型材的截面,風壓怎么計算,水密性和氣密性實驗怎么做。盡管很多細節和經驗都要從工作中慢慢積累,但因為是興趣,楊武沒覺得有多苦。
從SOHO現代城到北京藍堡項目,楊武一直以地產項目的技術為主導,如今他和團隊一起從北京入主徐州,開始在賈汪獨立開發項目。說起選擇徐州賈汪的原因,楊武毫不忌諱地說:“從經濟發展看,徐州在全國不是最落后的城市,但在房地產方面,徐州賈汪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可以畫更美好的圖畫。”
有人說,從北京進入二線城市,這是一種眼光。作為地產商應該有敏銳的眼光、動作要快,如果等別人都拿到地開發了,就沒有競爭力了。這與其說是楊武和團隊從北京輾轉到徐州的初衷,倒不如說這符合他們心中對責任感的要求,正如他所言:“如果說要體現責任心,這是一個最好的地方。”
楊武說:“由于看好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小城鎮的發展,我們選擇到賈汪開發項目。一旦開始運作后,就不存在地域觀念了,我會更關注地域的特點、人文、地理和歷史條件。我們希望建筑在標準上和北京接軌,不要再走彎路了,不要再蓋北京八九十年代的建筑。”
我們看到,在徐州賈汪新城的中心,楊武和他的團隊正在按照北京的標準開發房子。在賈汪這張“白紙”上,如果有更多這樣有責任感的發展商,對城市化推動的貢獻將是無可比擬的。
不遺余力提高建筑品質
依照常人的眼光看,在小地方做地產開發比在大城市會有很多優勢,比如辦手續要簡單些,競爭會小些,購房者也不會那么挑剔。但楊武明顯感覺到,很多在北京看來不用說的一些事情,辦起來卻很費勁。特別是和建筑品質相關的事情,實施起來并不太容易。
楊武始終強調,房地產從業人員要有更高的認識和更長遠的觀念。而他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賈汪本地建筑標準與北京有一定差距,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他要和合作單位進行磨合。
建筑工程質量是開發項目的關鍵,不僅關系到企業的品牌建設和長期利益,更關系到千千萬萬人的生命。楊武深知這一點,多次親臨施工工地,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
有一次,因發現埋在墻體的管線不合格,楊武當即要求施工人員拆掉后換上新的管線。對方覺得不可理解,表示不能接受。
“從資源節約的角度來說,這看似一種浪費,而且很不負責任,但從產品質量說,必須這么做,否則會造成更大的浪費。”楊武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但私下里,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太較勁,標準要求太高。”
其實他們不知道,楊武曾經在北京的項目做施工管理時,僅僅因為混凝土的質感和觀感不好,一夜之間,十幾萬元的混凝土被全部砍掉了。當時工人曾提議:用膩子一刮,刷上涂料,誰也看不出來。但他很執著: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為了提高建筑品質,楊武高薪從北京將管理人員請到賈汪,強化施工質量管理。除了不斷強調標準外,他們多次組織施工單位開會,還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施工隊伍的素質正逐步提升。
傳世經典項目對外所能傳達的是“品質先鋒”,如果說建筑品質好,這是很抽象的概念。而作為項目的操盤手,楊武以及他的團隊為了建筑的品質所做的工作,卻無法直觀地傳達給購房者。是的,購房者在買房時無從知道開發商做的這些工作。如果將來房子的住戶知道,為了房間的一個開關、一個線盒,項目操盤手都在不遺余力地努力,用戶會很受感動。
提前為未來的居住者考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于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武來說,這不僅是對言語和行為上淺表的要求,更應該在高層次上實現這個格言。他將最古老的中國傳統思想用到房地產開發上:“我自己也住房子。無論住哪里的房子,我都會對房子進行客觀評價。
我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我不想把這種不好帶給別人。”
作為專業技術型的開發商,百年建筑是楊武和他的團隊所提倡并且努力的方向與目標。要打造百年建筑,諸如建筑節能、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尊重環境等,都是在開發過程中要考慮的。這些都要和成本掛鉤,如何做到性價比最好,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既要在節能環保方面做最大化的努力,又要在商業上不失敗讓企業繼續發展,他們一直在二者中尋找好的平衡點。
節能環保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從技術上解決一些問題。技術出身的楊武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傳世經典項目設計中采取了當地原來很多項目不具備的措施:在當地第一批帶頭做外墻外保溫;第一家采用雙層中空玻璃;既滿足南方人對大窗通風的要求,又適應當地氣候對節能的要求,實現建筑窗墻比的平衡;在設備方面為每戶設計了太陽能熱水管道;公共區域的照明嘗試采用太陽能……
為了讓未來的居住者住得很舒適,項目在開發過程中已經將很多細節都提前為消費者考慮到了。賈汪屬于夏熱冬冷地區,但冬季房屋配套供暖幾乎是一片空白。傳世經典項目率先配套供暖設施,解決小區冬季采暖問題,這無形中也提升了項目價值。
在居住成本方面,考慮到熱能源消耗對電及煤的使用消耗很大,項目建設時在技術處理上給老百姓留有余地,包括太陽能的安放位置,與建筑美觀協調、太陽能入戶后與水資源利用的便利性方面都有明確要求。楊武說:“為了節省更多的能源,在設計之初,我們與設計院做過大量溝通。”
房子的價值最終需要未來的居住者作出評判,現在評價還為時尚早,但楊武很自信:業主入住后能親身感受到比以前居住條件優化的地方。
開發理念影響居住觀念
“房地產開發如果一味迎合大眾消費,就會很長時間地徘徊在同一個水平,不僅對社會發展沒有貢獻,反而會增加更多的社會污染和垃圾。如果一下子提高消費理念和建筑層次,社會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讓楊武備感欣慰的是,他們一貫以來堅持的“品質先鋒,價值典范”開發理念對當地消費者的理性消費和居住觀念帶來了一定影響。
很多人知道房子能遮風避雨,要求房子外觀好看就行,還有人把房子當作身份的象征。至于建筑熱工效應是多少,窗墻比如何,什么樣的房子能節能環保,人們并不了解,也不關注。楊武通過開發的傳世經典項目將更高層次上的觀念灌輸給消費者:房屋不光是遮風避雨,還要節能環保,居住舒適,愉悅心情;房子也是一種產品,在享有和使用時對產品的要求應該更科學、更理智。
正是基于此,很多人選擇了把過去的居所賣掉,準備以后居住在傳世經典,從這點就說明在接受程度上項目已經對消費者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從項目談判到開發進度的推進,楊武和賈汪新區的領導接觸機會增多,他發現,項目的開發理念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對新城區建設的期望值。讓楊武感觸更深的是:很多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正在被城市的主要管理者接受、學習并加以推廣,在推廣的角度和高度上,這是僅僅依靠開發商的力量所不可比擬的。這些更堅定了楊武開發項目的信念。
由于對品質的苛求,傳世經典項目的出現對所在區域的地產開發有一種無形的促進作用。楊武明顯感覺到,周邊的樓盤開發也在積極推動著賈汪新區的城市化進程。
從時間角度看,如果有一個項目的理念和外觀,被公眾的接受度形成一定口碑,對以后新城區項目的建設與開發就是一桿尺子。
“品質先鋒,價值典范”,這是楊武操盤傳世經典的夢想;“新城中心,北京標準”,這是更直接和形象的說法。
“做夢的時候讓我一個人做,夢醒的時候讓大家一起分享夢境的快樂。”如今,楊武正和大家分享著夢境的快樂:按照北京的建造標準,讓賈汪跨越二三十年的差距,直接和北京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