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開始,江西泰和縣一些鄉鎮以集體水費的名義將“天水費”指標下達到各村。每畝責任田每年“天水費”17元。錢一般由村里先行墊付,農民申報計生指標或者到村里開具證明材料蓋章時逼迫農民補交。
該縣水利彭局長告訴記者,他也是第一次聽說所謂的“天水費”,覺得匪夷所思。“我們水利局從來沒有收取所謂‘天水費’的要求。”
如此看來,“天水費”無疑是鄉鎮自作主張、瞞天過海的土政策、霸王政策。執行該政策的,不僅個別鄉鎮而是一些鄉鎮,時間不是三五個月而是長達6年。如此廣范圍,如此長時間,為何水利局在網曝后知道,之前在干什么?當地縣政府又在干什么。難道不是網友曝光,“天水費”就永遠執行下去嗎?
事件曝光后,水利局表態要有所作為,“給網友們一個滿意的答復”。可這話似乎有點不對勁。給網友滿意答復?難道當地被收費的農民連一般答復也不需要?其實,網友滿意不滿意并重要,重要的是被愚弄了的農民滿意不滿意。對地方政府這種出了輿論問題,以平息輿論,而不把維護受害者的權益放在首位,本末倒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公眾一直在聲討。顯然,泰和縣水利局沒有汲取這個教訓。
眾所周知,國務院連續9年的一號文件與有關農業,可見中央政府是何等重視“三農”問題。可泰和縣的鄉鎮政府公然與中央政府步調不一致,膽大妄為,把農民當作羔羊,任由宰割。公眾不僅要追問原因何在?
據專家估算,我國基層政府各種欠賬高達10萬億元。收“天水費”鄉鎮到底欠賬沒有,欠賬多少,公眾無從知曉,只有刨開他們的膿包才知道。
目前,“天水費”事件還沒有結果,但筆者認為既然表態要“給網友們一個滿意的答復”,就不能止于給農民退錢,輕描淡寫地警告處分幾個人了事,更需要徹查這些鄉鎮的財務狀況,弄清他們收“天水費”的原因,政府欠賬與否,欠多少帳,為啥欠賬,有沒有公款大吃大喝、貪污挪用,有沒有扣留農民的各種補貼。對查出來的問題,要用法紀嚴肅處理,絕不護短。這才算是“給網友們一個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