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江蘇儀征市出現市民爭搶飲用水。據了解,原因為當日凌晨一艘載有12500噸石灰石的海輪在碰擦南京長江大橋橋墩后沉沒,下游市民擔心水質受到污染而競相去超市購買飲用水。另據官方表態,石灰石并不溶于水,此次事故并未造成大面積污染。 (5月13日《今日早報》)
“全城搶水”式的場景,我們并不陌生。非典時期全民搶板藍根、日本核泄漏時期全民搶鹽、“世界末日”時搶購蠟燭等等,都給國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為何這種荒誕行為一再上演?
從整個事件的進程來看,萬噸海輪沉沒乃是在12日凌晨4時發生的,而儀征市民則是聽信謠言后,從中午到下午4時許,全城瘋狂搶購礦泉水。其中關鍵的因素,是儀征市政府辟謠太過遲緩,直到12日下午5時才發布通告。而此時離沉船時間已過去13個小時,離市民開始“全城搶水”也有5個小時,正是在這個時間空檔,由于本地政府部門權威信息的缺位,才讓謠言鉆了空子。可見,儀征市政府應急機制存在漏洞,沒能在第一時間運轉起來,才使“全城搶水”一發不可收拾。
在此次儀征“全城搶水”事件中,市民有盲聽盲信之錯,但儀征市政府部門的應急措施太慢,才給了謠言大面積傳播的機會,使得“全城搶水”的荒誕事得以順利上演。因此,各地政府應從歷次搶購行為中吸取教訓,完善應急機制,保持足夠的警惕性,在突發事件之時,要盡快跟謠言賽跑,搶占先機,使事實真相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公眾,“全城搶水”式的荒誕劇才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