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特別是縣域經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我認為有幾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如何看待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關系
從全球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看,工業化和城鎮化像孿生兄弟一樣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大家知道,我國唐朝時期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經濟總量超過了全球經濟總量的1/3,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但城鎮化率僅22%,這是因為當時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農業,基本沒有工業化。可以說,即使經濟總量再大,如果工業化程度很低,城鎮化也無法達到較高水平。英國開始工業革命以后,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快速發展,經過120年的時間,城鎮化率從20%上升至40%。后來,工業越來越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城鎮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法國經過100年就把城鎮化率從20%提高到40%,德國經過80年,美國更快,只花了40年。
解放初期,我國著手發展重工業,但發展模式不是很成功,所以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前夕,城鎮化率僅從10%提高到16%。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已成為進口大國,經濟也接近崩潰的邊緣,老百姓飯都吃不飽,那個時候只有走工業化的道路。但發展工業的基礎薄弱,所以當時提出對外開放,最初通過搞加工貿易,把外面的原材料、零部件運到中國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加工,然后逐步形成工業和貿易產業,導致大批的農民工涌向了珠三角、長三角,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城鎮化的進程。這使得中國的城鎮化率從20%提高到40%只花了20年左右的時間,2003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40%,這個過程主要依靠工業化推動。發達國家和我國城鎮化歷史經驗表明,農業經濟再發達,如果沒有工業化,城鎮化難以達到較高水平;工業化發展得越快,城鎮化發展的速度也就越快。
說到縣域經濟工業化和城鎮化應該同步發展,應該說不太準確。因為中國發展到今天,特別是城鎮化率已經過半之際,如果還認為工業化和城鎮化必須同步發展,可能會有些偏頗。因為這對很多城市、縣鎮來講不一定是合理的,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要走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步發展的道路。更準確地講,縣域經濟應該是產業化和城鎮化的同步過程。今后我國縣域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是一個復雜多元的過程,不一定每個縣鎮都要大搞工業。
由于目前我國的干部考核體制,特別是長期以來國有國富的思想,不發展工業,每一個縣、每一個鎮GDP總量難以提高,財政壓力巨大,考核難以合格,所以,縣域經濟怎樣淡定地應對GDP壓力、財政壓力,實事求是地發展經濟、推進城鎮化,是一個重大的考驗。當前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強調縣域經濟,就必須搞工業化,或者必須以工業化為主,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比如說,鄢陵縣已經形成一個很大的花木產業,并最有希望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在國內都將占有重要地位。如果過度強調工業化,將對現在的支柱產業造成一定的威脅。
當然,這也讓我們的干部受到很大的考驗,到底是為老百姓著想,還是為自己的烏紗帽著想。從自己的烏紗帽著想就大搞工業,只注重提高GDP,增加財政收入,不綜合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應該說,過去30多年我們政府很富、老百姓很窮。在國外,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都是老百姓富,政府窮。政府請吃頓飯要考慮半天,還要在網上公布菜單,讓所有納稅人監督。最近,中央發文,要求政府官員少吃一點、少喝一點,就是因為消費太多、浪費太大。十八大以后,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最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如何使政府窮一點,老百姓富一點。鄢陵縣目前正好是這個格局,老百姓還是比較富裕的,但是政府財政壓力較大。今天在座的縣政府領導是負責工業的,不一定完全認同我的觀點,但我們不能只盯著烏紗帽,應該從實際出發。
二、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要因地制宜
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步發展符合很多市縣經濟發展的方向,但不適合所有地方。這是實事求是的問題,非常關鍵。對于一個農業大縣,農業可以成為其支柱產業,在國外養豬、養牛都能成為很大的產業。因此不一定只發展工業,有的縣還可以將旅游作為支柱產業。海南本來應該以旅游為支柱產業,但因為他們GDP總量太小,所以現在大搞工業,結果破壞了當地環境。海南兩任省委書記上任的時候,我都建議他們不要搞工業,給中國13億老百姓留下一片凈土。但中央每個月都要發布各個省GDP總量排序,他們開始還能堅持,但后來還是按捺不住了。
鄢陵發展一點工業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要忘記現在已經形成的花木作為主導產業這個事實,并且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工業。比如鄢陵的水質非常好,生產出來的果汁可能會迅速占領市場,是否可以考慮發展飲料生產、食品深加工等工業。此外,作為一個農業大縣,鄢陵的GDP低一些也可以理解。如果我是省委書記,只要縣委書記能使GDP總量達到一個合理的限度,我就認為你們的工作取得了成績。之前GDP總量排在120位,現在最好還是保持在120位,不能只顧往上走。如果一味發展GDP,我就會問為什么、怎么實現、有什么影響。這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三、工業化、城鎮化將進一步帶動中國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重大的挑戰,那就是要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中國在全世界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就是因為在過去十五年中快速發展,經濟總量一舉超越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四個國家,迅速上升至全球第二,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全世界都看好中國。但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十八大明確了我國仍將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如果不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就不可能在十年、十五年趕上美國。
同時,要在全世界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好外交事務,我們還得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大家很糾結怎么解決我國和日本關于釣魚島的爭端,很多人認為以對待越南、菲律賓這些國家的方式處理,實際上我覺得還是要把中國的經濟實力繼續提升上去。我去過很多次日本,非常了解日本。日本是個島國,這個國家從來沒有自己獨立的外交政策,日本一直以來的外交戰略就是跟著老大走,世界上誰是老大就跟誰走。這讓我們看到日本的團隊建設很好,日本的游客到哪兒都是一大堆人在一起,一桿旗幟帶領下,不會有掉隊的。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從我們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日文中有一半是漢字,可以說,唐朝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日本是中國在全世界最好的學生。日本過去跟著中國走,現在跟著美國走。我們中國現在要解決釣魚島問題,只要我們在經濟總量或其他方面的實力超過美國,日本就會俯手稱臣,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因此,中國現在面臨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也是許多國外的媒體都在追問的問題,就是中國如何保持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還能不能繼續以最強勁的經濟引領全球。十八大已經做了明確回答,中國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中國城鎮化進程還沒有結束,這是最核心的原因。李克強總理說過,城鎮化是我國擴大內需和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解決我們城鄉差距和“三農”問題最重要的抓手。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才50%左右,有些專家認為我們中國的城鎮化率最多只有40%左右,因為很多進城的民工還沒有真正轉變為城市居民,所以我們離發達國家80%的城鎮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我們的城鎮化率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那么我們每年就會轉移1000多萬農業人口進城。一個農民進城,消費總量將提高3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哪兒有消費需求,哪兒就有經濟發展。今后我國的經濟發展將主要依靠城鎮化每年給我們打造一個1000萬新的消費群體。隨著城鎮化過程的逐漸深入,房地產等行業都在不斷地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也會因為農民進城保有旺盛需求。這一點與瑞士等國家不同,他們在城鎮化方面的發展空間已經很小了,所以規定居民建房一定要建設地下室,地下室要能夠扛得住原子彈的轟炸,戰時老百姓在地下室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但地下室的建設成本比地上建筑的成本多好幾倍。制定這個規定的初衷,一方面是他們注重保護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但更重要的是為了增加需求。本來建房50萬、60萬元就夠了,政府要求投入150萬元,通過增加居民建房成本,帶動消費需求。
其次,我們的工業化還處在發展中期,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雖然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大大提高,在傳統工業方面受到越南等國家的競爭威脅,但我國工業在國際上仍然擁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因為勞動成本只是決定一個國家制造業競爭力的一個因素,還有其他許多重要因素。一個地區在發展工業的時候,是否有一個龐大的上下游供應鏈和配套工業網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企業不能孤立存在。當今世界分工日趨細化,一個工廠生產所有零部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比如,波音飛機就是由全世界70多個國家成千上萬家企業提供零部件制造出來的。所以,哪個地方制造業的配套體系強,他們的工業產品競爭能力就越強,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如此。另外,現在我國的公路、鐵路、航空等整個海陸空的立體運輸體系在全世界都是不可比擬的,并且在功能上比美國都要先進。
第三,我國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并沒有結束,起碼還可以保持10年、20年。在參加第六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的時候,有專家說現在一個農民工在城市平均工作年限為7年。如果解決農民工在城市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問題,能夠讓農民工在城市里工作10年甚至14年左右,那么勞動力數量等于增加了一倍。目前,農民工大多是初中、高中水平,如果能夠提高他們的素質,雖然勞動力數量減少了,但是質量和工作效率將成倍提高,從而使中國的人口紅利得以延續,傳統工業仍可保持強勁的競爭能力。再加上我們作為后發的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采取拿來主義,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研發出來的成果,發揮后發優勢。當然我們不是白拿,我們可以付專利費。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世界銀行發表演講說,中國將來在技術上的后發優勢明顯。他舉例說,100項前沿科學的研究,最后能夠出專利成果的也就有5項,這5項當中大概有一項可以轉化為真正有商業價值的市場,成功率也就是1%。在100個研究項目上,其他國家要花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我們可以購買這些研究成果,減少時間和資金成本,在較短的時間內趕上西方國家的技術水平。
第四,十八大特別提出,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含義非常豐富,但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西方一些殖民地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濟體制有四個重要的要素:第一,中國掌握了市場經濟的魔力,開始懂得搞市場經濟。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學會了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規則;第二,中國加入國際分工找到了發展的潛力。通過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加入全球分工,了解了怎么發展經濟;第三,中國人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前些年國外對中國人的一些報告有很多不公正的說法,其實世界上的苦差事都是中國人在做;第四,中國政府決策體制的高效率。以前有印度官員問我,中國為什么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建設了這么多高速公路和機場,印度搞了那么多年卻只建了上百公里的高速公路。我們討論后得出結論,技術和資金都不是問題,核心是高效率的決策體制。縱觀過去幾十年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比較集權的發展中國家發展得很快。像拉美國家,發展比較快的就是智利,因為他們長期以來就是軍政府當權,從決策層面來講,高度集權的國家,在一個國家發展的初級階段可以起積極的作用,當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高度集權就會產生高于社會的挑戰。我告訴印度官員,我們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學會了搞市場經濟,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充分調動中國人的勤勞,充分利用共產黨的高度集權,創造了中國的經濟體系,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要惠及民生
中國經濟在今后幾十年仍可以保持高速發展,但確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實現經濟成功轉型,從過去重視經濟量的擴張到更加重視經濟質的提高,一是要改善民生,二是要實現社會公平。今后要從提高發展質量出發,保證人民得到實惠。
同樣,縣域經濟在促進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最后要落實到的也是怎樣有利于使老百姓得到實惠。鄢陵縣在花木產業發達的情況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要考慮怎么采取措施使這個產業越做越大。發展工業要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工業才可能成為鄢陵核心競爭能力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和新環節,而不是游離于核心競爭力之外。包括我們今天搞的房地產,怎樣使房地產業緊緊圍繞花木產業得到更快發展,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考慮。工業圍繞這一產業來做,使得工業成為鄢陵花木這一產業鏈當中一些新的環節。比如,花木產業需要運輸包裝,是不是可以發展包裝產業和運輸設備制造,可以考慮圍繞中心產業來做工業。圍繞提高整個花木行業的競爭能力進行投入,這樣,鄢陵的縣域經濟就會越做越強。
城鎮化發展的案例很重要。過去房地產調控政策為什么不成功,就是采取一刀切,沒有考慮到全國千變萬化的情況,這注定要失敗。城鎮化和縣域經濟發展,要搞出100個案例、1000個案例,百花齊放的發展模式才能取得更好發展。借助一個專家或者一個領導的幾句話講縣域經濟應該怎么發展,肯定要失敗。當然,這個領導也許官很大,他帶領大家搞,五年以后,他離開工作崗位,留下一半給另外一個接下來的干,往往會成為一個爛攤子。
最后,我還是要強調,縣域經濟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問題上,準確地講應該是產業化和城鎮化同步發展。城鎮化過程必須有產業做支撐。沒有產業支撐,城市規模難以擴大,轉移人口就業困難,城鎮化永遠發展不起來。總之,我們一定要按照十八大要求,從實事求是出發,因地制宜推進產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使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