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個城市“國五條”細則漸入“滿月”,近期的樓市呈現量跌價滯、觀望情緒加重等特點。新一輪樓市調控會不會成為一道價格“分水嶺”,房地產市場又能否就此進入良性軌道?
從“絢爛”到“平淡”,開發商“曲線賣房”
2012年下半年以來的樓市躁動歷歷在目:一線城市房價連續10個月上漲。1月份,南京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上漲215%、北京二手房網簽量同比大幅上漲360%……
進入4月,隨著“國五條”各地細則陸續出臺,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成交量大幅回落,二手房成交遭“腰斬”;房價未見明顯松動,價格趨穩;一線城市房源下降,業主出手意愿下降;改善型需求明顯降低,剛需仍然較足。“以北京為例,3月份套均成交95平方米,現在為90平方米,剛需逐漸成為主力。”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稱。
“4月份的成交量下滑是對3月樓市‘過度亢奮’的修正,也說明了市場觀望氛圍較濃。”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昇說。
樓市高燒暫退,但記者走訪中發現,拖延開盤、捂盤惜售、“陰陽合同”等手段逐漸“冒頭”。
--拖延工期、捂盤惜售。部分城市“國五條”細則中明確指出,對報價明顯高于項目前期成交價和周邊在售價格且不接受指導的項目,可暫不發預售證。
然而,價格、開盤時間未定,是記者在多個樓盤走訪時得到的回復。大興一家樓盤,原定3月底開盤的項目一直到5月還未見動靜。盡管買房者多次質疑,但開發商只含糊其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