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民工助推下,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如今情況倒過來,在驅動中國下一個重大經濟演化中,約2.2億農民工正憑自身實力成為不可小覷的消費者。
《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機構“中國投資參考”對來自中國各地1500名農民工進行的調查表明,該群體去年在消費品和服務上支出達4.2萬億元,相當于印尼全國同期消費總額的1.5倍,較土耳其前年消費總額多出23%。
這種變化是中國自身的隱喻,源自心理、社會和時代變遷,也是中國經濟出現拐點的結果。與“80后”和“70后”相比,出生于更富裕時代的“90后”顯然更樂意消費,將53%的收入用于消費,而前兩者分別為47.2%和38.3%。他們每月開銷主要用于大眾消費品,如方便面、快餐、軟飲、服裝和手機等。盡管其品牌意識仍未成熟,但隨著在收入階梯上不斷攀升,對某些國內外品牌的青睞正迅速形成。對10年前還普遍被城市居民鄙視的農民工群體而言,這種尚在摸索階段的品牌意識尤其引人注目。
眾多東莞工廠老板曾毫不掩飾對員工的蔑視,因為相信一崗難求。如今,狀況已發生逆轉。自2010年藍領從過剩轉入短缺以來,討價還價的實力已從老板向農民工傾斜。勞動力市場逆轉助推農民工收入不斷大幅上漲。這種收入增速令任何其他重要消費群體相形見絀。去年中國農民工月收入增長12%,相比之下,近10年來城市居民收入年均增幅僅為9.3%。
就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加速城市化進程的雙重目標而言,農民工群體的重要性無以復加。從實現第一個目標來看,農民工消費無疑是越來越強大的驅動力。他們對城市化同樣至關重要。2.2億在城里生活的農民工中,1.31億渴望成為永久城市居民。若這個與日本人口大致相當的群體能如愿以償,與其說塑造中國命運的是他們的汗水,不如說是其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