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22 12:31:39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李冀,陳翔
30年前首部南京城市發展總規,就規劃了圈層式城鎮空間格局,但規劃與實施存在差距
“到2012年底,南京的城市化率80.23%。”市統計局人口處處長張小瑋說。2008年12月,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并首次發布城市化率排行榜。其中31個省會城市(含直轄市)排名前十是:武漢、廣州、上海、烏魯木齊、南京、北京、太原、沈陽、銀川、天津。當時武漢99.83%,廣州89.57%、上海85.76%、北京75.6%、天津60.09%。2012年底,省內的蘇州城市率達72.31%,無錫為72.91%。
市社科院副院長李程驊說,在西方發達國家,經過200多年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之后,城市化率已很少再被人們關注。城鎮化已完成的俄羅斯城市化率73%,日本至今城市化率僅67%,法國為78%,美國是82%。還有城市化率更高的,但大城市病都很嚴重。
張京祥認為,80%已經很高,南京沒必要再追求數字的增長,關鍵還是看城鎮化的質量和內涵。
江蘇省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田伯平認為,“城鄉關系永遠存在,城鎮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城鎮化率高也并不意味著城鎮化就完成了。”
新型城鎮化與過去的城市化有很大不同,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這是國家層面的定調。
“簡單概括,過去的城市化是‘粗放發展’,一味突出大城市,求速度忽視質量,現在的新型城鎮化最突出的是‘均衡發展’。”市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負責人說,過去國家的政策是“推動經濟和人口發展向中心城市集聚”,從戰略上講突出的是大城市,其中一個結果是現在相當多的街鎮,人口下降,產業衰敗,好的產業、就業崗位較多的產業都集聚到開發區了,人口自然向開發區集中了,但開發區的城市功能卻沒有發展起來。“這導致在國家大格局中忽視了中小城市的發展;作為一個大城市來講,則是忽視了對城鎮地區的發展。結果是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都很重,小城鎮發展慢而弱,沒有活力。”
根據諾瑟姆總結的規律,當城市化率觸及50%的時候,普遍會出現“城市圈化”的特征:從農村向城市的人口遷移開始減速,城市化的發展方向轉為形成城市圈,許多中小城市開始“晉升”為全國性的大城市。而中國的城鎮化率剛好超過50%,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節點。
“城鎮化不是簡單的‘農民進城’。到了一定階段就會出現人口外溢。”張京祥說,根據西方的歷史經驗,城鎮化分為集聚、郊區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個階段。西方國家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郊區化階段,就是城市化率達到一定程度后,有錢人往郊區分散;更深的郊區化就是逆城市化,現在則處于再城市化階段,因為過度郊區化,導致城市產業人口空心化,現在西方一些國家都在重新恢復城市活力,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是發展創意產業。
“從這個角度看南京,西方城鎮化4個不同階段特征在南京交織出現。西方的城鎮化持續了二三百年,我們是30年走過了人家二三百年的路,各種情況擠壓交織在一起,非常復雜。”張京祥認為,城鎮化也分為有形城鎮化和無形城鎮化,前者是人口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越來越大,城市向農村擴張,后者指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在農村滲透擴散的過程。現在到歐洲農村風景如畫,村子里面往往只有幾戶是農民,其他都是城市人口,農民只是職業。“說起對生活的希望,農民有一句特別樸實的話:希望過上像城里人一樣的日子。現在這句話在蘇南地區,包括南京一些比較富裕的農村,已經換了另外一句:我們在這里生活得比城里人好,啥都不缺,還有保障,不用忍受城里的路堵和空氣污染。出現了不愿進城的農民。”
張京祥分析說,南京的城鎮化目前基本上處于“集聚”階段,往新城、副城、新市鎮集聚;也出現了郊區化現象,比如很多有實力的人到江寧江北買別墅,產業大學大企業都向郊區轉移,大型商貿業也在發展。還有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因素,通過更新改造讓城區恢復活力。
南京城市化的時間進程有怎樣的特點?市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負責人簡要作了概括:改革開放前,南京的城市化進程幾十年沒什么變化;改革開放后到上世紀90年代,主要是開發區建設,大片連片土地得到開發建設,大量農村人口轉為城市人口;新世紀頭10年,實行“三集中一疏散”和“一城三區”建設,主要是新城新區建設;2009年到現在,推出了十大功能板塊建設,城鄉統籌一體發展行動綱要,新市鎮建設開始布局。
“從規劃角度看,1980年編制完成的南京市第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中,就按照國家要求對南京市域層面的發展作了‘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的安排。”市規劃局城鄉規劃處負責人介紹,《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81—2000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經過國家正式批準執行的總體規劃文件,這份規劃提出了“市—郊—城—鄉—鎮”的圈層式城鎮空間格局,奠定了今日南京“多中心、開敞式、組團布局、軸向發展”的雛形。由于城建資金不足,市政設施覆蓋空間有限,規劃著重解決當時城市住宅困難和基礎設施的歷史欠賬,城市建設主要集中在老城填平補齊,并向周邊適度發展。
黨的十四大以后,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南京于1991年開始著手修編總體規劃,首次提出了“南京都市圈”的概念,并提出加快外圍城鎮發展,將城市建設的重點向外圍城鎮轉移。南京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2000年城鎮化水平已超過71%。主城的外圍城鎮尤其是依托開發區的東山、新堯、浦口等外圍城鎮快速發展,10年中,外圍城鎮建設用地由70平方公里增長到100平方公里左右。但回過頭來看,規劃與實施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專家認為,在新一輪城鎮化拉開大幕之時,重新釋義城鎮化的內涵非常必要。無論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模式,還是具體到南京這樣的城市,都要進行戰略調整,從城鎮化的速度、規模、采取的方式、走什么樣路,都應該與過去30年不同。
本報記者 陳曦 李冀 本報實習生 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