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雜志就要下印廠的當晚,還沒寫完專欄的我覺得已經足夠抑郁了。
我在此時所在的12樓打量著璀璨星空,決心和諸位讀者一起敞開心靈,重溫寫專欄這大半年來的生不如死。這一刻我信仰蒙塵,心靈沮喪,如同在世界末日的最后一個晚上。
我沒有縱身一躍的沖動,因為這倒霉的熊寫字樓窗戶都只能半開。
好吧,這期的主旨就是“抑郁”,而且是談談領導們的抑郁。最新一則消息說,廣東省監獄管理局一位官員,因抑郁癥在幾天前墜樓身亡;而一個多月前,四川一位反貪局局長同樣墜樓身亡,官方報道也是抑郁癥;再往前一個月,甘肅一位法院副院長,同樣抑郁自殺。
在中國,官員們的身體狀況,往往被其視為隱秘之事雖然輿論對有些官員是因為抑郁還是因為政治考慮而自殺尚存懷疑,但可以確證的是,公務員的精神狀況看起來確實更糟糕些。
一份完成于2008年的《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研究》報告說:34.5%的官員存在抑郁傾向。而浙江心理衛生協會的調查報告指出,在所有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務員約占10%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職業。
官員的“心事兒”,都引起中央的重視。2005年中組部發布的《要重視和關心干部的心理健康》也指出,“確有少數干部因心理負擔過重出現焦慮、抑郁等問題,甚至有個別干部心理嚴重失調,導致精神崩潰。”
幾乎所有報告都認為,官員的壓力主要來自“官場潛規則對個人政治前途的壓力”。一方面,中國官場的上下級之間往往被詮釋為一種“庇護主義”關系,下屬對領導除了基于科層結構的“公共效忠”,還要有基于個人利益的“私人效忠”,否則就難以成為領導“圈子”里的人。
橫向來說,雖然同級公務員互為同事,但也是潛在的競爭者,表面上要維護關系,實際上卻難有真心朋友。
而且官場上升渠道單一,除了升職,沒有其他路徑:第一,公務員系統超過80%為非領導職位;第二,在中國當官趁早不趁晚,年齡線卡得厲害你35歲沒到正處,45歲沒到正廳,再想獲得組織部垂青,就難了。所以官員的不確定感和焦慮感,往往更強。
不過他們抑郁各有不同。《領導科學》雜志刊發的一篇研究文章說:30歲以下的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最差,因為此時他們往往自信不足;50歲以上的公務員晉升機會明顯減少,面臨退休,心理波動也很大。
另外,副職往往比正職更覺得壓抑在“副職學”都成為一門必修課程的時候,恰恰表明二把手難當怎么能既表達自己的觀點又不傷及領導面子并且推進工作……從這么冗長的句子你就知道有多難了。
奇怪的是,研究表明,已婚公務員比未婚的心理更健康。另外不奇怪的是,公務員職位越高,心態越好。2006年至2007年,上海浦東干部管理學院曾對參加培訓的400多名廳局級學員進行測試,發現這些中高級官員大多數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以至于負責此測試的人認為,官員心理抑郁問題被媒體放大了這結論我覺得不怎么科學,因為你找一群信心滿滿的高級官員來測評,顯然都會是高分。
遺憾的是,官員們總是不敢暴露自己的心理病癥,甚至謹慎到連醫生都不去找的地步如果你承認自己精神狀態有問題,別說將來委以重任,現有的“領導崗位”可能都難保。
所以,被采訪的醫生們說,很少有抑郁的官員來看病。就算找,也是電話咨詢,姓名是堅決不能透露的。實在嚴重了,也是打電話約在外面談而不去醫院因為在外面只是“閑聊”而非“看病”,不落把柄啊。(來源:BWCHINESE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