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雅安受災地區物資需求:彩條布、雨具為重點;婦女用品、嬰幼兒用品如奶粉、棉絮、防水布、食物如面包、壓縮餅干、礦泉水、方便面、毯子、帳篷、手電、電池、發電機、收音機、藥品等;其中,彩條布是用于未找到住宿的災民供今晚過夜使用,可防雨。@雅安市政務服務中心(4月21日《新 京 報》——媒體盤點四川雅安受災地區物資需求(清單)
說起“抗震”,我想先來說說“抗洪”。多年來,很多地方都設有“抗旱防汛指揮部”,多掛靠于當地的水利部門,因而保證了長年有專門機構、專門人員、專門經費,更有沙袋、木材、石料、排澇設備等物資儲備,甚至還有專門的“物資站”。相較而言,一旦發生大地震,準備不足立馬顯現,這也缺,那也缺,特別在那“救命黃金期”內,很多急需的物資等著外援,一旦遇上交通中斷,那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從長計議,筆者斗膽建議,斷裂帶上應建“抗震物資儲備庫”。
這個“抗震物資儲備庫”,那些地方該建,應由國家地震部門劃定于相關地震斷裂帶上,并確定一個大致人口或區域的“建設密度”。
這個“抗震物資儲備庫”,儲備的救災物資品種能夠多一些更好,但起碼,“帳蓬、藥品、食品”這“三大類”不可或缺,并堅持“安全”而“微利”兩大原則。
所謂“安全”,一是作為建筑物的倉庫要能夠“抗大震”,8.0級左右的大地震當保證“安然無恙”;二要保證其藥品、食品等商品的質量安全,于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出倉“以舊換新”。
所謂“微利”,也即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抗震物資儲備產業”;平時,“抗震物資儲備庫”的抗震物資定期輪換而推向市場時,國家稅收上予以“減免”;大地震發生后,這些抗震物資用于當地救災,政府財政予以補貼;言而總之,經營“抗震物資”,要讓經營者經濟上不吃虧,且“有賺頭”。
大地震了,重災區如果道路交通受阻,甚至于成為“孤島”。此時此刻,“抗震物資儲備庫”打開庫門而救死扶傷,這樣的抗震物資將會比金子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