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鄭州市區僅存的一座報亭被拆除。2012年4月,當地政府開始采取“取締”措施,拆除了大約400座報刊亭。報亭被拆除后,市民難買報刊,去新的報刊零售點往往要走較遠的路。(4月10日《中國青年報》)
鄭州拆除的報亭多是上個世紀的產物。當時,文化信息交流傳遞的途徑與手段也不如現在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看報,報刊是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因而,出售報刊的報亭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報亭的城市是匪夷所思的。國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也把報亭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林林總總的報亭往往地處“黃金地段”,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新世紀是網絡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手段多樣化,網絡成為主渠道。在這種情況下,還讓破舊的、影響市容的報亭占據著頗具商業價值的城市“黃金地段”,不合時宜。從這個角度看,包括鄭州在內的各城市拆除報亭也在情理,這恰恰可以理解這幾年報亭何以大量消失。
報亭可拆,并不意味著我們從此可以忽視城市文化信息傳遞途徑及手段的存在。明智的做法是與時俱進,實現城市文化信息傳遞途徑及手段的現代化和多元化。鄭州并沒有對報亭簡單地一拆了之,而是“退路進店”,又生長出超過700個報刊零售點,它們包括沿街門店、社區便利店、超市、書店以及加油站等。這既不影響市容,又不影響城建的商業價值,又能更好地滿足市民購買報刊的需求。杭州也是這樣,對報亭進行了信息化服務的升級改造,報亭功能多樣化。
對鄭州拆除報亭,一些網友持異議,認為此舉砸碎了一些人的就業飯碗。解決市民的就業問題,不必盯著報亭,完全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渠道,也可以通過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