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護主義”是“保護主義”的形式之一,人們普遍熟知的還有“部門保護主義”、“行業保護主義”等等。有的像籬笆,正在對自己部門或區域的利益進行圍堵;有的像高墻,已將自身利益與外界進行了隔離;有的像銅墻鐵壁,把自身利益保護的堅不可摧。在通過不正當手段吸金納利的同時,不僅破壞了社會的公平,而且已成為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路障。一日不清,阻撓改革深入,遲遲不清,危及改革大業。
各地、各部門、各行業,在既定界線內改變本地區落后面貌,改善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群眾生活,擴大自己可支配的財力物力都是合理合法的。但超越界線的“擴大”,就會逐漸壘起“保護主義”的藩籬。
一些職能部門借改革創新之名,行擴權增利之實。有不少網友感嘆:改革開放30多年來,能罰款、能處罰、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部門越來越多,上門服務的部門卻越來越少;聯合審批的部門和程序越來越多、門檻越來越高,公益性部門的威望卻越來越低。這種“擴權增利”的部門保護主義,不但損壞了政府形象,也會讓政府在廣大群眾心里漸行漸遠,若不根除,公信力必將漸失漸低。
當下,一些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行業“保護主義”,已發展到讓群眾見怪不怪的地步。他們扛著國家戰略資源的大旗,大筑自身利益的堡壘。最常見的是采取“一口價”服務,公眾不知他們服務成本,更不知道他們的服務利潤,只知道他們的職員和高管有國內一流的薪水。因為擺不脫,離不開,公眾只能俯首認宰。之所以有銅墻鐵壁,是因為他們不僅保護著行業資本,也保護著某些“權貴”的利益。諸如此類的保護主義,還造成了“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等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
徹底拆除各種“保護主義”藩籬并非易事。因此,十八大提出了“凝聚力量,攻堅克難”不斷深化改革的新要求。貫徹落實好這一精神,上下不僅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還要能正確對待體制利益調整給自身帶來的沖擊,以“天下為公”之氣制法、執法、守法。只有這樣,才能聚力攻克各種“保護主義”之壁壘,拆除“保護主義”之藩籬;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健康深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還公正、公平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