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城鎮化是發展主題
時間:2010-03-17 11:59:08
來源:經濟觀察報
如何構建新發展模式
經濟觀察報:對于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從經濟增長率來說不會有很大問題,最大問題就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你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需要構建什么樣的經濟發展模式?
辜勝阻:在后危機時代,我們要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推動經濟發展向“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創新驅動、均衡共享”的發展模式轉變。這包括:一要改變內需與外需之間的失衡,構建內需主導型發展模式。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從外需依賴轉向內需主導,克服外需依賴型經濟的脆弱性和風險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二要改變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失衡,構建消費支撐型發展模式。投資是中間需求,只有消費才是最終需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擴大居民消費、破除經濟增長中的消費短板是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
三要改變財富分配的過度失衡狀況,構建均衡共享型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財富增長較快,但是財富分配結構并不合理,居民收入增速遠遠低于政府收入增速,所以我們要構建均衡共享型發展模式,讓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并維護社會公平和穩定。
四要改變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和人口紅利所形成的市場比較優勢的局面,構建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企業形成對低成本競爭戰略的路徑依賴,往往通過壓低勞動者工資水平來獲取競爭優勢,從而又制約了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
經濟觀察報:如果要構建以上的新發展模式,目前推動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點在什么地方?
辜勝阻: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關鍵點是“擴大消費,有效啟動內需,改變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地位”。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不足、內需不旺與初次分配中勞動所得、再分配中居民所得水平過低、社會保障體系相對滯后密切相關。所以我們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這包括以下內容:首先,要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政策。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標準,調節居民收入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促進居民分配合理化。要拓寬居民投資渠道、推進國企利潤的全民共享,創造條件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
其次,要構建“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機制。當前,要通過調整政府收入和支出來構建有利于居民收入擴大的機制,避免政府收入過快增長。比如日本曾經施行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造就了其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第三,要健全有利于勞動者收入提高的長效機制。要完善工資協商機制、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健全居民收入跟經濟增長掛鉤、勞動所得與企業效益掛鉤、工資與物價水平掛鉤的收入增長機制,增強居民收入預期,讓勞動者分享發展成果。
還有,要建設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調整政府投資結構,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特別是加大對社保、醫療、教育等公共產品的投入,推進城鄉、區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當前要率先統籌解決農民工基本公共服務。
最后,要完善有利于政府重視居民收入提高的政績考核體系。要改變傳統以GDP指標為主的考核辦法,增加人均收入、就業率等民生指標,引導地方政府重視居民就業和收入提高。另外,要優化創業致富的環境,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就業和創業。經濟觀察報:的確,消費不足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大問題。你剛才談到了“分好蛋糕”,那么如何“做大蛋糕”來刺激消費呢?
辜勝阻:要實現國民財富穩定持續地增長,這有賴于企業依靠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增強盈利能力,實現從“低勞動力成本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第一,企業要進行技術創新,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采用合適的技術創新模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高度重視關鍵技術的應用,打造技術優勢型核心競爭力。要培養自主創新的習慣,要轉變對外來技術依賴的觀念,并將其融入企業文化,使其樂于創新、善于創新。要創新激勵機制,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要優化合作創新機制,靈活選擇合作創新的形式,可以嘗試建立合理的產權機制和創新收益分享機制,實施有效的產學研合作,建立大、中、小企業戰略技術聯盟。要處理好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的關系。
第二,企業要實施管理創新,通過調整企業戰略、優化組織結構、創新治理結構等舉措,形成獨特的管理優勢,營造市場獨特優勢,打造管理型核心競爭力。管理創新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實踐證明,“企業一年成功靠促銷,十年成功靠產品,百年成功靠管理”。后危機時期,要推進企業戰略轉型,要從低成本靠價格的優勢走向差異化戰略、要實現多元化向歸核化的戰略轉變、要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要從粗放型戰略向集約型轉變、要從“紅海戰略”向“藍海戰略”轉變。
第三,政府要加強制度創新,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業創新的財稅、金融、人才和法律制度體系來扶持企業自主創新,將自主創新的“國家意志”變為“企業行為”。首先,我們要創新財稅制度,通過建立科技開發準備金制度、提高科技型創新基金等專項資金對創新活動的資助強度,進一步研究對國產高新技術產品的“首購”政策和“優先購買”政策,允許將大額采購合同實行分割招標,建立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優惠政策。其次,要創新金融制度,積極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通過放松金融管制、發展社區銀行或中小商業銀行、完善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等措施來完善間接融資體系。再次,要創新知識產權制度,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建立知識產權糾紛的仲裁、協調機制,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激勵,切實保護創新者利益。
第四,我們還要創新人才制度,通過教育、評價、選拔、管理和激勵制度創新來培養一大批“頂天立地”的技術領軍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
第五,要實施國家區域創新戰略,選擇幾個產業集群基礎好的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集群,優化中小科技企業創新的“小環境”。
最后,我們要構建自主創新的“倒逼”機制。要改革資源環境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加大排污、能耗的監管治理,利用危機倒逼機遇,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
城鎮化是未來發展的主題
經濟觀察報:近來你主張“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引擎”,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擴大內需與城鎮化發展之間關系的?
辜勝阻: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把城鎮化升格為保持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我認為,將擴大內需與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實現經濟發展與內需持續擴大的良性互動。如果說工業化是創造供給,那么城鎮化主要是創造需求。據有關專家估算,如果在未來十年中國的城鎮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會消費額可以從目前的10萬億元增加到20萬億元,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可以維持20年。
第一,城鎮化可以引發消費需求,培育高消費群體。城鎮化在培育消費需求,使農民變為市民,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城鎮化和非農化,農民總收入顯著提高,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1990年的20%上升到2008年的接近40%。未來,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6%,城鎮人口將超過9億,城鎮化帶來的城市消費增量足以創造相當于2007年德國市場總規模的新市場。
第二,城鎮化可以刺激投資需求,擴大民間投資。據測算,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新增投資
需求6.6萬億元,能夠替代10萬億出口。比如城鎮化的推進將加速房地產業的發展。同時,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意義還在于有效地帶動民間投資,部分民間投資可以和公共投資合作共進,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北京地鐵奧運支線、北京地鐵4號線以及杭州跨海大橋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民間投資都占到了相當比例。
第三,城鎮化有利于實現產業結構轉型,推進經濟的服務化,壯大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城鎮化的發展不僅能夠推動以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發展,也能夠推動以商貿、餐飲、旅游等消費型服務業和以金融、保險、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而服務產業是培育中產階級或者中等收入人群最重要的產業載體,如印度就是通過發展服務業使中產階級數量在20年里增加了4倍,達到2.5億人。
第四,城鎮化有利于實現安居樂業市民夢,培育創業者和新型農民。過去多年,農民工經過城鎮化、工業化的洗禮,創業觀念得到了熏陶,熟悉了市場規則,其中一部分人已經具有一定的原始資本,有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具備了創業能力。政府可以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讓其在戶籍所在地縣城實現市民化,幫助他們在實現城市夢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安居夢和創業夢。經濟觀察報:你在1991年提出城鎮化概念,現在過去了近20年,目前我國城鎮化的總發展戰略應該與過去有什么區別?
辜勝阻:我歷來不主張遍地開花地發展小城鎮。這種城鎮化模式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觀引導和科學規劃,表現出很大的盲目性和無序性:農村城鎮建設缺乏大、中、小城鎮體系的總體規劃與協調,相互之間橫向聯系不強,結構層次不明顯;各地區多從維護本地利益出發,盲目上馬工業小區、商貿區,缺乏長遠規劃和統一安排,基礎設施、公用設施不全,服務設施不配套,同構、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絕大部分城鎮缺乏必要的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支撐,有的干脆就是一條“路邊街”。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遍地開花式的小城鎮,人們形象地描述為“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了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對農村人口吸引力不強,啟動農村市場作用不明顯。相比過去,當前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進入功能調整、適度集中的新階段,表現為大城市的調整性擴張和小城市的集中發展。
從整體上而言,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要因地制宜,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采取不同的區域城鎮化模式。對于東部地區,可以采取以大都市圈為特征的城市化策略,實行組團式的城市結構,通過大都市的輻射能力,直接把周邊的小城鎮納入塊狀的城市圈內。對于中西部地區,通過據點式城鎮化把縣城建成具有一定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的中小城市。
具體設想是:在100萬以上人口的大縣把現在的城關鎮發展為30萬—50萬人的中等城市,在50萬—100萬人的中等縣以城關鎮為依托建立20萬—30萬人的中小城市,在50萬人口以下的小縣把縣城做大。
總之,城鎮化要以規劃為龍頭,遵循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要根據自身發展潛力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把自身建設目標與特定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統一起來,本著合理布局、節約用地、嚴格控制占用耕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等原則,對土地和空間資源的利用以及各種建設活動進行綜合部署,科學規劃。
經濟觀察報:農民工是推動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體,但他們也是弱勢群體,政府在城市化中如何保護農民工利益?
辜勝阻:三十年來中國農民流動呈現三次浪潮:第一次是“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以鄉鎮企業為就業目的地的就地轉移。第二次是“離土又離鄉、進廠又進城”的以城市為目的地的異地暫居性流動。第三次浪潮則是以長期居住為特征,且有舉家遷移的傾向。當前,農民工雖然進入城市,但仍游離于城市體制之外,并沒有形成實質意義上的城市化,處于一種“半城鎮化”狀態。同時,農民工階層也在不斷分化,出現了與老一代農民工具有顯著差異的新生代農民工,這成為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當前,農民工仍有“城市夢”、“安居夢”、“創業夢”三大夢想。妥善解決農民工問題、實現城鎮化健康發展要努力幫助農民工實現這三大夢想,這就必須做到:一是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實現進城農民工與市民的平權,加快城鎮新老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幫助農民工實現“城市夢”。實踐證明,目前多渠道解決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的條件已經具備,農民工市民化可采取多種途徑:首先,對于長期留在城市中的一部分農民工,尤其是那些私營企業主和技能型農民工,他們收入已經相當穩定,可以讓其率先在所在城市市民化。其次,要通過構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體制和機制,在2800多個縣級市縣區中依托縣城建設一批10萬—30萬人的城市,讓農民工在戶籍所在地縣城市民化。最后,農民工市民化的實質是政府要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共服務,其中關鍵就在于如何使農民工平等地獲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所以我們要加快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構建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醫療、住房及社會保障制度。
二是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創業服務,實現農民工的“創業夢”。政府要把中小城市和縣城作為中西部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重要載體,積極鼓勵農民工返鄉就地創業,改變農民工長期“候鳥”型流動方式。這要求政府必須做到:通過給廣大農民工提供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工創業能力,增強創業意識;并通過有效的金融扶持和財政政策保障農民工創業資本供給,降低創業門檻和創業成本;要探討土地融資的新模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穩步推進土地使用權抵押,解決農民工創業和發展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三是加快城鎮安居工程建設,實現農民工的“安居夢”。要推進城鎮安居工程建設。政府要完善多層次城鎮住房市場體系,加大對以公共廉租房為重點的保障性住房的供應力度;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保障性住房的覆蓋范圍,促進城鄉住房資源的重新配置。
經濟觀察報:城鎮化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限制是資金問題,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的資金瓶頸如何解決?
辜勝阻:當前,迫切需要創新城鎮化建設籌資機制,放寬民間投資的準入,構建政府和民間共同在城鎮化方面投資的新格局,用好政府發動型和民間發動型兩種城鎮化機制。
一方面,我們要促進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的匹配,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的轉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視推進民營企業在城鎮建設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社會事業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在投資審批、土地、財稅扶持方面的待遇公平化。最終要構建政府和民間共同投資的新格局,創新投資模式,通過采取招標,讓民間資本直接參與、特許經營、建設—經營—轉讓、建設—擁有—經營—轉讓、建設—轉讓—經營等方式構建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資帶動民間投資的新機制。
經濟觀察報: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戶籍制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當前戶籍制度改革應該如何進行?
辜勝阻: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放寬中小城市戶籍是城鎮化制度安排的重大突破。我認為,當前戶籍改革要把放開中小城市戶籍與農民工市民化作為當前城鎮化和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戶籍制度改革要立足于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及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方向進行。對不同類型城市的戶籍分類放開,對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應實行不同的政策。當前,我國中小城市發展相對不足,農村人口流向集中于東部沿海大城市。加快中西部中小城市戶籍改革是當前城鎮化發展調節人口流速、流向最迫切的現實需要。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不可能完全放開,但在中等城市,應該積極地放開戶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開,縣城則要“敞開城門”,讓農民“自由進城”。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城市655個,其中人口規模在20萬以下的城市不到全部城市的一半。這表明在我國大力發展中小城市潛力巨大。
增強民營中小企業動力與活力
經濟觀察報:過去一年我國經濟“保增長”成效顯著,未來一年經濟調結構任務艱巨。你認為2009年我國經濟復蘇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辜勝阻: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政府及時、有效地實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并配合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成功使我國經濟逐步企穩向好。但是經濟復蘇中,我國政府政策對經濟的主導作用較強,中小企業處于弱勢地位,民間投資仍不活躍,經濟增長的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
過去一年,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受傷最重,受惠最小,中小企業中的小企業、微型企業、初創型企業是城市經濟中的弱勢群體,它們面臨著門檻高、融資難和負擔重三大“頑癥”,這些頑癥表現在:
一是門檻高。包括創業門檻和市場準入門檻。有報道顯示,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千人口擁有40至50個企業,發展中國家為20至30個,而中國實際上僅僅為11.66個。我國民營中小企業進入領域有限,面臨高市場準入門檻。有調查顯示,全社會80多個行業中,允許國有資本進入的有72種,允許外資進入的有62種,而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只有41種。
二是融資難。由于融資體系不健全,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而在間接融資方面,廣大民營中小企業不僅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重大輕小”、“嫌貧愛富”的“規模歧視”,也受到“重公輕私”的所有制歧視。
三是負擔重。首先是稅費負擔沉重。數據顯示,2009年1-8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利潤和稅收同比增長分別為1.6%、10.4%,稅收增速大大超過了利潤增速。同時,過多的亂收費和罰款增加了中小企業的非稅負擔。其次,融資成本高昂,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高達10%-12%,而大企業通常在8%左右。
經濟觀察報:對于中國經濟,大家也有擔心,如果民營中小企業不起來,中國經濟可能會再次下滑,你認為這種可能性多大?
辜勝阻: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擴大出口、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保增長、保民生和保穩定的堅實基礎。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保增長”成效顯著,但就業狀況仍不樂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有1200萬人處于待業狀況,而未來每年我國城鎮就業崗位缺口仍在1000萬個以上。創業是就業之源,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需要鼓勵創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就業方面解決了我國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積極發展中小企業,有利于擴大就業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有利于激活民間投資,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進而構建我國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型經濟發展模式。
經濟觀察報:后危機時代,政府如何幫助民營中小企業克服面臨的困難?
辜勝阻:后危機時代要緩解我國就業壓力、轉變發展模式,必須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鼓勵居民創業以帶動就業,保持廣大中小企業的生機和活力。具體來講:
一要降低創業門檻,讓中小企業“快生長大”,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降低企業發展的高門檻。首先,要通過改革審批制度、簡化注冊程序、降低注冊資本要求、減免初創企業的各種稅費、建設創業孵化基地,構建創業網絡服務系統來降低創業門檻。其次,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國29條”等既有的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切實保障民營中小企業以及其他企業法律上的平等保護和經濟上的平等競爭地位;要進一步打破壟斷,化解民企市場準入的“玻璃門”;要完善相關政策,引導中小企業進入到新興產業、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去;要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務政府”轉變,充分發揮民間商會在市場經濟中間服務體系的“中觀調節”作用。
二要增強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公共政策性、多層次性和互動互補性,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首先,要通過建立政策性銀行、設立政策性擔保基金和專項基金、完善財稅政策激勵等政策性金融及企業征信體系建設、企業融資綜合服務等金融公共服務來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其次,要通過完善和壯大創業板市場,推動三板市場建設,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壯大風險投資事業,鼓勵民間天使投資等措施積極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要通過放松金融管制,發展社區銀行或中小商業銀行,完善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等措施來完善間接融資體系。再次,要構建商業貸款與政策融資互動、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互動、中小板、創業板與新三板互動、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互動、天使投資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互動的機制,形成一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三要構建中小企業財稅政策支持體系,通過減稅、減費、減息,實施“少取多予”的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當前,要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推進稅制改革。首先,要進一步推行結構性減稅,將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實施諸如加速折舊、放寬費用列支標準、設備投資抵免、虧損抵免、再投資退稅,將減免中小企業營業稅和所得稅的覆蓋面擴大,允許個人獨資和合伙中小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進行選擇、允許更多經營困難的企業暫免繳稅等多種稅收優惠形式。其次,要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費用和治理濫收費,尤其是各行業協會或者中介結構巧立名目的攤派和“搭車收費”,直接減輕企業稅外收費。再次,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貼息貸款,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運用失業保險基金優先對困難的中小企業給予社保補貼、培訓補貼和崗位補貼,減收、緩繳社會保險費,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經濟觀察報:危機反面總是機遇,你認為今后幾年,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又面臨哪些機遇?辜勝阻:我國經濟目前還存在城鄉結構、產業結構和階層結構等諸多結構性失衡。結構問題表明經濟存在瓶頸,瓶頸本身也意味著機遇,而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調結構”列為重頭戲,更是為企業造了難得的政策機遇。具體來說,后危機時代,我國民營企業面臨以下機遇:
一是人口城鎮化,這是最大的機遇。城鎮化發展不僅為民營企業創造巨大的基礎設施、住房等投資需求,也將促進農民消費能力提升、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習慣改變,進而創造巨大的消費市場。
二是經濟服務化,將會拓展民企發展空間。我國民營企業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競爭激烈的行業,如制造業和低端服務業。而目前我國24個工業行業中,已經有21個行業產能過剩,未來我國民營企業需要更多地向服務業拓展。
三是創業自主化,將促進民企快生長大。當前,政府出臺了結構性減稅、取消和停征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減稅費措施,出臺了“國29條”,推出了創業板,加大了對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同時大力降低創業門檻,這將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為自主創業帶來巨大機遇。
四是企業信息化,將提升民企經營效益。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同比增長45.9%,網絡購物交易額接近2500億元,同比增長僅100%。而未來10年,中國將有70%的貿易額將通過電子交易完成。同時,阿里巴巴創造的網絡聯保模式,則為已經開展電子商務的民營中小企業創造了融資新機遇。
五是產業高端化,將促進民企價值鏈升級。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的過程中,國際及國內市場面臨著重新洗牌的過程,技術和人才等創新要素將會重新優化組合,為我國民企實現產業高端化創造了難得機遇。
六是產品低碳化,把握綠色經濟機遇。綠色經濟及新能源產業是全球第四次產業革命。我國民營企業積極推進產品低碳化有利于突破全球綠色貿易壁壘,搶占全球綠色經濟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