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措施為何不敵死豬販子
時間:2013-03-26 18:03:49
來源:觀點中國 作者:姜泓冰
隨手將死豬扔進河道的養殖戶,并沒有請下游人士喝“死豬湯”的主觀惡意,且先毀損了自己的生活環境。50元的死豬收購價,比農業部規定給養殖戶非正常死亡生豬的每頭80元補貼低,但養殖戶偏偏不知道還有這一政策。
在黃浦江死豬事件漸漸淡出人們視野時,央視近日播出了跨越滬浙兩地的新聞調查,雖然沒有揭露出什么“驚天真相”,只是將一個個實地采訪聽到的答案匯積起來,已讓人大有水落石出、逼近真相的感覺。
在一定程度上,這一媒體調查報道,進一步回答了依然縈繞在許多百姓心頭的各種疑惑。根據調查,這次死豬事件確乎與疫情無關,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養豬基數不斷攀高,養殖戶圖省事私自處置,當地無害化處理設施容量跟不上需要,去年起嚴懲了一批收買和加工病死豬的豬販……陰差陽錯間,造就了萬頭死豬漂流黃浦江的奇聞。
禍福相依。也許我們應該慶幸奇聞在沒有“出大事”、發生疫情或污染之前的及早出現,也要慶幸滬浙兩地的緊急應對和通力協作,在輿論沸騰和嚴管重罰之下,習慣了亂扔的養殖戶已在改正自己的行為。然而,確如媒體所問,從長遠看,靠這種運動式的整治是否能真正解決死豬的販賣和丟棄問題,依然令人懷疑。
隨手將死豬扔進河道的養殖戶,并沒有請下游人士喝“死豬湯”的主觀惡意,且先毀損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將板子打在他們的“自私”、壞習慣上,或者在上下游地區間相互推諉、指責,并無意義;種種道委屈、嘆苦經,也難挽回影響、換來寬容。據報道,死豬隨地埋、隨手扔的問題,在養豬集中地區頗為普遍,通過追問這一事件,實現對病死豬去向的有效監管、整治,解決的絕不止是上海、浙江兩地、一時之間的問題,而應是全國皆有的長期需要。
管住死豬不流向餐桌,也不污染河道,真是千難萬難嗎?《新聞調查》中的一個細節,很令人深思:被抓的死豬販坦言,以前他每天都能收到十多頭死豬,收購的最高價格不過50元。豬販帶著幾分自豪地說道,當地人人知道他,養豬戶歡迎他,因為他為大家解決煩惱,還帶來了實惠。
50元的死豬收購價,比農業部規定給養殖戶非正常死亡生豬的每頭80元補貼低,但養殖戶偏偏不知道還有這一政策。80塊錢補貼沒有到達養豬人手里,只用在了坐等他們打電話送死豬的中間處理環節,才給主動上門收死豬的不法商販以活躍空間,倒讓他們成了為農民排憂解難、避免死豬填河的“功臣”。
國家出臺惠民好政策卻不能奏效的,遠不止病死豬補貼這一項。很多時候,好政策都梗阻在中間環節,沒有深入調查、恰當施行、主動調整,也缺少有責任心的認真落實和有效宣傳。不動腦筋去“管”和“導”,一味重“監測”,靠運動式 “封堵”的思路,不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