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新華社記者的問題時強調,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必須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新華社3月17日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洗腳上田,但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到底怎么計算更科學,一直有歧見。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就指出:目前的城鎮化率,“數據中包含了2億多農民工,他們按照現行的統計口徑,在城市工作六個月以上就算作城鎮常住人口,所以被統計為城鎮人口了,但他們實際上是被城市化”。
毋庸諱言,當下,雖然許多農民工已身居城市,但是都市的現代生活似乎離他們十分遙遠。他們的一只腳已經跨進了城市的門檻,但另一只腳還被排斥在繁華都市之外。也就是說,他們并沒有真正變成城市居民,在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教育乃至住房等很多方面他們都并沒有享受真正的城市居民的待遇。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廣大農民的普遍愿望,它不僅可以帶動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其直接作用還是富裕農民、造福人民。然而,由于工作缺乏穩定性,沒有養老保障的預期,很多農民工們不敢輕易在城里安個家,年邁體力不支之后還得回到農村,以一畝三分地作為最后保障。
據九三學社發布的調查報告,我國農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減少,但宅基地卻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無人居住。雖然有了一定收入,但很多農民工并不敢在城市花錢置業,而是將錢帶回家修房子,修好后卻又只能在過年時享受幾天,于是造成了這種奇異的“空房子”現象,這無疑也是“半城市化”最現實的寫照。
城市的便捷舒適生活,農民工同樣希望分享,也應該有權利分享。“我們強調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李克強的回應無疑切中肯綮。城市化的問題,當然離不開人力資源的流動、城市周邊土地的征用等等,但絕不能停留在這些物理變化上,更重要的還在于人的權利的維護。人不發展,都是空談。這需要從改變我們的觀念開始,讓“城市的發展首先是人的發展”成為一種常識,也需要在現實之中給予城市中人以真正的市民待遇,更需要給予農民工等群體平等權利。任小康
(責任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