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環境地質環境研究所獲悉,該所實施的國土資源大調查計劃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已通過專家評審。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且污染較為嚴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僅占采樣點的55.87%。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略好于淺層地下水,污染較輕。
從2006年開始,項目組歷時5年,完成了華北平原1∶25萬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14.46萬平方千米,1∶5萬重點區地下水污染調查2.3萬平方千米,采集地下水樣7451組,每組樣品現場測試物理化學指標7項,實驗室測試無機化學指標27項、有機化學指標36項。這是該地區最系統、最全面的區域地下水水質和污染調查評價工作,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數據。評價了華北平原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狀況,分析了地下水水質影響因素和污染來源,并基于地下水防污性能評價進行了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
地下水質量調查評價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幾乎無類地下水,僅在大清河沖洪積扇零星存在,~類地下水沿太行山、燕山山前呈帶狀分布,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漸變為以類地下水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濱海平原主要分布為類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僅占22.2%,經適當處理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占21.25%,需經專門處理后才可利用的類地下水占56.55%。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分布基本與淺層地下水類似,但綜合質量略好于淺層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占有26.45%,經適當處理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占23.13%,需經專門處理后才可利用的類地下水占50.42%。氟化物、碘化物和溶解性總固體等原生指標是地下水質量差的重要原因。
地下水污染評價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僅占采樣點的55.87%,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水高達44.13%。深層地下水污染較輕,遭受污染的深層地下水也以輕污染為主,未受污染的地下水達87.14%。
在此基礎上,項目組進行了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其中,風險中等區、較高區和高區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現代黃河補給帶以及天津、灤南、文安、德州、高唐等地;風險較低區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除現代黃河補給帶外的大部分地區、濱海平原的南部和北部及滄州市和沾化—河口—利津一帶;風險低區分布在濱海平原大部、滄州大部、武強—武邑—衡水市—冀州、邢臺巨鹿縣,山東寧津、臨清—冠縣一帶。
此外,項目組還完整地構建了地下水污染調查、采樣、分析及質量控制的方法和評價體系,編制了《地下水污染樣品采集技術要求》、《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質量控制技術要求》、《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技術要求》、《污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調查技術要求》等一系列技術要求,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單指標標準指數評價方法。
據悉,該成果是繼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及環境調查后對該區域地下水的更深入研究,首次查清華北平原地下水有機污染狀況,研究和制定的系列地下水采樣、評價技術方法體系為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示范作用,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在執行期間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國家領導人親自為“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狀況”批示,成果獲中國地質學會2009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