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底特律一度被稱為世界汽車之都。在底特律地球的另一面,一個中國城市——重慶,同樣因為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更宏大的遠期規劃,被媒體稱為“中國的底特律”。
如今,底特律城市經濟幾近崩潰,一棟樓房的價格降至一雙皮鞋的價格。底特律的衰敗,帶給重慶什么啟示?
美國最悲慘城市
新一輪樓市小漲中,重慶2月份房價環比上漲0.9%。
但在底特律,房地產業正在上演高臺跳水——一棟兩三層的樓房僅需兩三千美元。央視3月16日晚間報道稱,在北京買一平方米住宅的錢,能夠在底特律鬧市區買兩層樓。
央視報道援引一投機商人茉莉的話說,5年前賣45萬美元的房子,她現在僅花2300美元就買了下來。她一共買了363處房產,最小的一套房子只花了500美元,這價錢甚至買不到一雙高檔皮鞋。茉莉說:“有人花了1100美元買皮鞋,而我用它買了兩套房子,我現在口袋里還剩100美元。”
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大幅降價,背后是底特律整個城市經濟的崩潰。
2013年2月19日,一個由密歇根州政府任命的專家小組宣布底特律陷入財政危機;2013年3月1日該州州長施奈德宣布底特律市處于財政緊急狀態,并有準備接管這座車城的態勢。
據悉,底特律面臨現金短缺和公共福利帶來的巨大債務壓力。例如,該市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缺口及政府長期負債,累計高達140億美元。目前,底特律失業率達18.2%,遠高于美國7.7%的平均水平,有超過1/3的居民生活在美國貧困線以下。
2012年,底特律因為犯罪率、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口外流、財政危機及破產風險等諸多負面因素,被《福布斯》評為“美國最悲慘城市”。
兩座城市 幾分相似
因五大湖水運締造的良好交通條件,因航運、造船以及制造工業的興起而帶來城市經濟的繁榮,底特律與作為長江上游最大港口城市和同樣因現代航運和制造業而興的重慶,有幾分相似。
更相似的是,兩座城市有著相同的支柱產業——汽車。
1896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制造出了世界第一輛汽車。1908年,福特T型車下線。在福特與其他汽車先驅者杜蘭特、道奇兄弟、克萊斯勒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底特律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之都。鼎盛時期,底特律汽車年產量約占全國的1/4,從業人員近20萬,約占全市職工總數的40%以上。
在重慶,2011年汽車產量近200萬輛,排名全國第二。2012年12月20日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重慶經濟展望》藍皮書預計,該年重慶汽車和摩托車產值3600億元,占GDP總量的1/3強。
按照規劃,2015年重慶汽車產業的規模將比今年翻一番達到6000億元到7000億元的規模,產量由今年的180萬輛發展到350萬輛左右,屆時在地區汽車生產數量上將位居中國第一。
由此,有本地媒體將重慶比喻成“中國的底特律”。
轉型升級調結構 重慶步入正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08年金融危機后,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裁員14萬,整個城市經濟江河日下。業界普遍認為,產業結構單一,對汽車產業的過度依賴,是底特律財政幾近崩潰的主因。
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我市近年來引進IT產業、優化經濟結構的必要性。
據201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目前,我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10.3∶50.7∶39調整為8.2∶53.9∶37.9。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制造均成為千億級產業,多業支撐格局基本形成,長期以來汽摩“一枝獨秀”的格局得以轉變。
以IT產業為例,“十一五”期間我市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40%,軟件產業銷售收入保持30%以上增長,規模達到380億元,與制造業之比達到1∶20。
單就汽車產業而論,創新的不足和競爭對手的崛起,是底特律汽車產業衰敗的主因。
大塊頭、高油耗的SUV車滿地跑,被認為是美國汽車文化的象征。但隨著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的屢次石油危機,更輕便、省油的德、日小型車逐漸贏得美國消費者,此時,底特律卻仍然以老大身份自居,缺乏危機意識,缺乏產品創新。
“通用上至公司高管,下至車間工人,普遍缺乏危機感。豐田的持續改進理念,不斷挑戰自己,很了不起。而底特律三大車廠總是習慣于在彼此之間互相比較,而忽視了對產品本身的提升。”2009年曾赴底特律采訪的我市某本地媒體記者說。
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李章萬向記者表示,產品創新,是維持汽車產業持續競爭力的最大砝碼,重慶居安思危的做法是:僅在2012年,就推出了15款新車,今后的創新力度將會更大。
另一方面,和底特律一樣,重慶已經建立起完備的汽車產業集群,重慶民營規模以上企業的4成以上,從事的都是汽摩產業。
“產業集群的基礎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其目的是縮短物流半徑,降低物流成本。”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說,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整個重慶工業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物流成本,“這是重慶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和開辟渝新歐大通道的動力”。(記者 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