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模擴大、農民變市民等,這些都發生在城市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城鎮化”逐漸成為熱詞。
安徽省計劃在城鎮化建設方面探索出一條道路,并希望成為全國的試點省份。昨天,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安徽團全體會議上,《關于支持我省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的建議》成為“九大建議”之一。
到2030年城鎮化率達到70%
據了解,目前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省實施方案》,按照該方案的初步設想,我省將把提升城鎮化質量放在首位,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
原則為“產城一體、宜居宜業、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堅持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充分就業、集聚人口四大功能協調推進,實現土地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力爭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到2030年城鎮化率達到70%。
城鄉醫保實現“一卡通”
按照我省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初步設想,將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產城一體化、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實現突破。不管是新市民還是老市民,都將享受到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個目標帶來的實惠,基本公共服務將能夠覆蓋所有常住人口。
在醫保方面,整合城鄉新農合和城鎮醫保,實行一體化管理,實現“一卡通”,鼓勵市縣先行先試。降低戶籍準入門檻,實行城鄉統一的居民登記制度。
為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示范
在安徽團提交的《關于支持我省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的建議》中,建議國家批準我省為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省,支持我省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產城一體化、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城鎮化推進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為全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聲音
城鎮化后“誰來種地”是個難題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 趙韓
“根據測算,農民要變成市民需要10萬元的成本”,3月3日,記者在北京會議中心采訪全國政協委員趙韓說,這部分成本包括醫療、衛生、養老、教育、環境等多個方面,這個成本不管是對政府還是農民來說,都不低,“城市化之后要讓農民穩定地生活下去才行”。
“在城鎮化過程中,我建議城鄉能夠統一起來,養老、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能夠一體化”,趙韓說,各地更是要因地制宜,決不能“一哄而上”,最重要的是要更加注重環境保護。
“合肥的目標是朝特大城市發展。”趙韓告訴記者,盡管大城市在資源方面可能相對節約一點,但不管發展大城市或小城市,環境破壞一定要避免。“因為現在破壞已經很多了”。至于“未來誰來種地”,趙韓建議能夠進行職業農民培育,通過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農民向農村居民身份的轉變,改變農民身份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