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郝堂村:建設農村內置金融 促進社區綜合發展
時間:2013-02-27 10:02:10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李昌平 

 5442f7dee79ec9df0489d1d32ff29657.jpg

    在過去的時間里,郝堂村——這個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東南部山區,全村18個村民組,總面積20平方公里,總人口2140人的村莊,和中國的大多數村莊一樣,似乎將歸于“沉寂”。這是一個正在凋敝的地方,一只無形的手總是將村莊里的年輕人有組織地帶往城市,伴隨而來的是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的長期凈流出,并留下孩子、婦女,還有孤單的老人。一年中的多數時間里,村莊都缺乏壯年的男性勞力,以至于很多田地和農業基礎設施都日漸衰敗,耕地被荒棄。
     村民僅靠種地不能養家糊口,只有靠外出務工維持生計,然而勞動力工資長期以來卻沒有隨著國家經濟的增長而同步增加,農民在鄉村難以生存,村莊自然日趨凋敝。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作為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分的徹底,統的不足,上層建筑村支兩委因無經濟基礎作為支撐,凝聚力日益下降,村莊猶如一盤散沙。
    傳承中華文明傳統的鄉村理不應如此,在城市化加速的同時,城市和農村不應是狼吃羊的關系,應該是共生共榮協調發展。探索和尋求促進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向鄉村回流的途徑和方法,建設在生態文明背景下,傳承農耕文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村社共同體,用理想和共識凝聚農民應該是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建設新農村,先建新金融
    現存的金融制度與農民的產權制度不相適應,農民的土地等財產權不能或者很難抵押貸款,必須建立新的金融以適應農民財產權變現要求,讓農民的經營權、財產權作為要素變現或流動起來。
    作為河南省的“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郝堂村所在信陽市政府在農村金融改革和新農村建設方面做出很大努力。為了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村金融創新的文件,并為農民辦齊了土地承包、宅基地、房產、林權和養殖水面等五權證以用作貸款抵押。可是當農民拿著“五證”,貸款難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第一,農民貸款規模小,成本高。把一個億資金貸給一個企業,一個信貸員就夠了,把一個億資金貸給幾萬農民,需要幾萬個信貸員;第二,信息不對稱,風險不可控。錢貸給企業,企業的財務是透明的,風險是可控的,農民不行;第三,小農的土地、房屋等抵押品在社區外不可轉讓和有效經營,抵押物難以變現。
    郝堂村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正是以社區內置金融為核心框架建立的農民主導的農村金融組織。在不改變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和農戶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建立以農民為主導的農民村社組織的內部金融,金融組織的利息收入歸社區內部農民所有。以5萬元公益性(不參與分配)資金,調動社會有孝心和愛心人士的閑錢,建立以社區老人為主體的養老資金互助社。每位老人入社2000元,并以老人為主體管理養老資金互助社。年輕人向老人申請貸款,利息收入主要用于社區老齡社員養老。農民土地、房產、林權、養殖水面權證可以在養老資金互助社抵押貸款,在社區內部作為有效抵押物變現流通,合作社也是集體經濟和村莊內部的金融中心,為村民和其他經濟合作組織提供信貸服務,促進村民家庭經濟發展、社區合作深化,并在社區金融組織穩定和發展壯大的同時,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區綜合發展,最終建立牢固的農村村社共同體。
    只有讓村民親自參與制定資金互助合作社章程,村民才能自覺遵守合作社制度。合作社制定建立的過程可謂“辛苦”,信陽鄉村建設協作者中心的協作者與村民一起,在“吵架”的氛圍里花費兩個白天和兩個大半夜,從章程的名稱開始,討論互助社建立的意義,社員、社員權利、治理結構、風險控制、業務流程以及各種規章制度。吵的過程,就是村民互相之間說服、妥協、教育、學習、統一認識、統一行動的過程,就是達成契約的過程,就是凝聚力提高的過程,章程就是村民所達成的契約。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貢獻都是農民的,是農民自我發揚內在潛力的結果,其他都只是一個協作者。
    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發展起來后在村莊作用“四兩撥千斤”,一是老人作為資金互助合作社的主體受尊重,孝道在農村社區受到褒揚,且養老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二是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幫助當地盤活了資金,提升了村民凝聚力。不僅促進農戶家庭經濟發展,而且重建了村社共同體和共同體經濟,帶動了村莊及周邊社區的新農村建設的大發展。三是培養了一批本土熟練的農村建設協作者,明顯提高了村民的參與意識。
    互助合作社堅持“開放和創新農村金融,要有利于完善農民的自主性和自主權,有利于農民成為農村建設和發展的主體,在絕對尊重‘社區為本、農民主體’”基本原則上,秉承“資金互助促發展,利息收入敬老人”的理念,依法開展以資金互助為核心的生產經營互助合作,為社員提供資金、產權流轉、技術、購銷、信息、咨詢、養老等服務,最大限度地促進本村經濟發展,增加社員收入,不斷增進老年人福利。自2009年10月成立至今,資金規模從最初的37萬增長到230萬,老年人分紅在2011年底增加到720元/人,集體經濟收入由不足8萬元增加到35萬。養老資金互助社和國家養老保險解決了資金問題,郝堂村老人養老方式可以多元化選擇:在家養老、鄉鎮養老院養老、村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養老。郝堂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設立公共活動的空間,配備老年化服務設施,提高社區老人老年生活品質。

內置金融的發展帶來村莊治理結構的變化

    村集體成立另一個集體經濟組織--綠園生態旅游開發公司,從工商注冊、組織架構、治理結構、經營理念開始培養村民成為公司職員,村支兩委成員、村能人和年輕人作為公司的管理層。在村莊建設之初,由村集體的開發公司自主開發土地進行建設,公司既不需要找銀行貸款,也不依賴財政資金(財政僅僅通過貼息4%),而是通過養老資金互助社貸款就可以籌集到新農村建設所需資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作為集體經濟的組成部分,不僅養老資金互助社實現了穩定的利息收入,入社老人的養老分紅也得到增加,同時有力的促進了村莊建設。
    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和綠園生態旅游開發公司兩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發展, 形成了以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社為核心,綠園生態旅游開發公司為主體的郝堂新集體經濟聯合體,形成了以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為決策層,村支部和村委會為政治組織,綠園開發公司和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為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村社區治理結構和黨、政、經集體決策機制。
    有了力量的村集體開始謀劃更大的發展,為郝堂村民帶來更多的福祉。作為中部的一個普通小山村,郝堂在自然資源、交通區位、農業產業等均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如何讓村莊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承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在村莊建設過程中保護村莊的歷史文化脈絡是郝堂村的建設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通過半年多的調研評審,2011年,平橋區委、區政府決定啟動郝堂可持續發展實驗村—“郝堂·茶人家”項目。他們認為村莊建設的過程是人心凝聚的過程。為此,他們首先在村莊推廣垃圾分類。建立資源分類體系,通過全民參與、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活動,讓村民感受到村莊的美麗變化,喚醒對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的記憶,凝聚人心,提高對村莊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其次幫農民蓋房子,在幫農民建房子過程中,十分重視和保護村莊的歷史文脈和發展肌理,把藝術還給農民,讓村民重新發現村莊的價值,增強村民對自己村莊發展的信心和認同感。郝堂村在建設中按照“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同農民一道建設新農村”和“農村建設過程就是增加農民就業崗位的過程”的鄉村建設思路,倡導以自然生態、有機環保、生產發展、農民受益、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新農村發展理念,為承接逆城市化發展過程和生態文明時代而設計,探索“農村是有價值的、農民是有尊嚴的、農業是有前途的”新農村發展之路。“郝堂·茶人家”項目開展以來,一直堅持“不用或慎用財政資金”,“多用金融方式少用財政手段”來促進村莊自主綜合發展。目前,利用財政補貼和貼息的方式鼓勵村民參與改建和新建房屋60多戶,籌措資金800余萬元,整合項目資源調動社會資金3000多萬元,而調動這些社會資源僅僅只需110萬元政府財政資金,通過金融杠桿作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和作用。有特色的村莊建設帶動以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為引領的近郊鄉村旅游,已開辦各具特色的農家樂、茶社、客棧等20余家,解決45戶家庭就業問題,形成區域性自然景觀生態區。

探索農村環境保護模式

    在新建和改建房屋的過程中,對村莊整體環境的保護已經深入人心,村民在政府的引導下對農村環境保護模式的進行探索。恢復自然濕地系統和建設集中式無動力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采用最經濟簡便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農村水污染問題;對村民原有的住所進行改造,減少了山林、土地的浪費,避免大拆大建,在改造房屋過程中改水、改廁、改廚、改圈,建立家庭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20處,三格化糞池衛生改廁450戶,建設120戶家庭戶用沼氣,實現低能耗、零排放、無污染,在欣賞田園風光的同時享受城市文明的生活環境。
    在政府引導下對農村可持續發展方式進行探索,將農業的產業化和服務業化作為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在探索的過程中,農民作為農村建設的主體,始終全方位參與規劃,在全村1900畝農田種植紫云英等綠肥,修復土壤有機質,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發展有機農產品種植;房前屋后栽植桃、杏、梨、柿子的適宜生長的小雜果,路邊種植格桑花、連翹、野菊花等花卉植物,即作為景觀吸引游客又防止了垃圾污染;修復1500畝古茶園,喚醒塵封已久的茶文化歷史,重新開始了說茶、品茶、論道;對全村的水系、山林等進行調整和修復,承接生態村建設和未來逆城市化發展需要。
    村莊年輕人開始活躍起來,參與農村公共事務等社會管理。郝堂把村莊周邊150畝荷塘、五澤茶社、茶館等作為大學生創業園,由大學生村官牽頭,吸納村里優秀的年輕人參與經營管理。一年多來,年輕人對村莊事務的責任心和自覺意識增強了,經營理念和開發思路開闊了,為村莊的后續發展儲備了一批人才。
根據基線調查分析,全村存在剖腹產率偏高、抗生素過度使用,老年人對慢性病認知度低的現象。郝堂村在全村以家庭為中心,重點關注婦女、嬰兒和老人,以鄉村計生體系隊伍和村醫隊伍為依托,與NGO組織深度合作,開展“以健康為時尚,當健康明白人”的系列健康服務進家庭活動。通過培訓、外出交流、自身參與等方式傳輸更多的健康教育、科普知識理念,降低油鹽攝取量和抗生素的濫用,將免費體檢納入新農合,政策性倡導自然分娩和母乳喂養,開展糖尿病、高血壓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轉變村民的健康理念和健康行為,對村民生活行為方式進行干預和促進。
    郝堂村一直致力于尋找鄉村教育的價值,發揮大自然對孩子精神成長的作用,促進國民教育與社區教育相結合,把鄉村小學建設成為農村文化教育中心,成為鄉村社會家園的象征和載體。郝堂宏偉小學是“郝堂·茶人家”項目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自然教育、生態環保、藝術人文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相融合的綠色學校建設理念建造而成。學校占地28畝,集幼兒部、小學部、教師宿舍為一體,內建有全國首家投入中小學使用的尿糞分離式廁所,于2012年9月正式啟用。村小學是以可持續發展教育課程建設為載體,以環境與科技創新教育為特色,設置茶藝、農作、陶藝等特色校本課程,突出學生自主探究與團隊合作能力,秉承可持續發展教育、自然教育理念籌建起來的自然小學、森林小學和青少年可持續發展教育基地。郝堂村小學明確教育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時代功能,培養青少年形成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學習能力、科學知識、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在素質教育中強化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教育,在基礎教育課程中強化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文化多樣性等內容,指導學生關注并積極參與解決社會、經濟、環境與文化可持續發展實際問題,成為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全面綜合發展的棟梁之才。學校旁設有計件工資制工作坊為婦女提供工作崗位和家庭教育交流平臺,工作坊以設備組裝和手工產品制作為主,將解決留守在家的婦女就業問題和學生家庭教育問題,婦女們就可以送完孩子上學后在工作坊做手工活掙錢。在工作之余這里還是一所家長學校和婦女公共活動空間,實現了孩子教育、家庭收入和文化生活都不誤。

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鄉村
    鄉村建設不是目的,發揚農民的主體性,讓他們團結互助和享受幸福生活才是目的。“郝堂·茶人家”可持續發展實驗村項目將秉承以人為本、善做善成、科學發展的理念,努力建設成一個我村我樹、我村我品、我村我家、我村我業、我村我根的新農村來證明“農民是有尊嚴的,農業是有前途的,農村是有價值的”。

精彩點評
 
 李迪華: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

    李昌平介紹郝堂村只是介紹了一部分情況。我去過這個地方,郝堂村的價值更應該是在今天我們大拆大建、在經濟建設的時候,走了一條不同的探索新農村建設的道路。這個村在拿到農村建設經費之后,堅持認為這里是一個村子,村子里的道路是不能固化的,所以郝堂村新農村建設的道路是沙石路,沒有水泥路和柏油路。這么一個細節讓我眼睛一亮。我們今天太需要這樣的案例了。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