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城快速、盲目發展的背后,一系列問題新城也在不斷躍入人們的視野—“臥城”、“鬼城”、“空城”和“孤城”。它們或是時運不濟,或是操作失誤,抑或是追求政績和利益的最大化而致使新城問題重重。
有城無業的“臥城”
我們常把“有城無業”中的“城”理解為城市功能,一般特指居住、生活等功能;而“業”,是指產業,即能為人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產業。“有城無業”就是說,城市可以讓人們在此居住,但是卻不能給人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因此,人們形象地稱之為“臥城”,意思是只能作睡覺用。現在全國各地有很多臥城,比如北京的通州新城。通州現有居住人口100多萬人,大部分就業人員都要早早起床,因為他們需要坐地鐵、公交或開車到市里去上班,于是八通線成為北京地鐵最擁擠的線路。從2010年11月7日起,北京地鐵21個站點采取限流措施,八通線成為限流站點最多的三條線路之一。
新城如果就業機會有限,就只能成為依附于中心城市的“臥城”。導致通州成為“臥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度“房地產化”而忽視了其它配套設施及產業的發展。其實,對于像北京通州這樣為疏解大城市人口和產業而發展建設的新城,應首先解決產業問題,吸引產業比提供足夠的住房顯得更為重要。因為企業是提供就業工作崗位、提高就業率的關鍵,如果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而只剩下睡覺功能,那么它便不能再以“城”來命名,因為它缺少了一個城市最主要的功能——產業。目前,我國的很多新城同國際意義上的標準“新城”相比,其產業條件還遠遠未能達標。
有業無城的“鬼城”
什么是“有業無城”?“有業無城”就是指本地有大量能提供就業崗位的企業,也有大量的從業人員,但由于該區域多為產業用地,缺乏居住和公共設施等方面的用地,因而造成本地區沒有足夠的居住區,沒有高質量的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甚至連道路、交通設施等都不是很完善。因此,人們只是在此工作,卻不愿意以此為“家”,并在此長期生活。“有業無城”之城,常常是白天人頭攢動,夜里空無一人,因此人們常將其戲稱為“鬼城”,意思是萬籟俱寂后的鬼魅之城。
北京三個重點新城之一的亦莊新城就是典型的“有業無城”。亦莊新城的前身是國家級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并不缺乏高端產業。但其產業結構是以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為主,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批發零售、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等產業不發達,學校、醫院、圖書館、展覽館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很不足。因此,很多在亦莊新城就業的人不愿以此為“家”。
造成“有業無城”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城在建設之前就沒做好系統的謀劃,僅僅是將它們看作是一個“園區”、“開發區”、“科技園區”等的角色,而沒有用“城”的概念來建設,致使其變成了一個功能不齊的“殘疾兒”。如果前期謀劃得當,后期執行有力,它們的發展速度和質量肯定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有城無人的“空城”
“臥城”和“鬼城”不是白天空就是晚上空,但還有一種新城是什么時候都空,從來就沒有真正的人口和產業聚集,是名副其實的“空城”。
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空城”的房子其實早已銷售告罄,而且價格高昂,動輒起價萬元以上。為何會如此?我們知道,新城一般都有良好的規劃與預期,這種預期刺激著開發商瘋狂拿地,之后又將開發的樓盤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以投資為主的富裕群體或炒房客。然而,這些購房人僅是將房子當作投資或是第二居所,很少真正去居住,而很多有真正居住需求的人卻又因為房價過高而“望樓興嘆”!于是就出現了房子“有價有市”但就是沒有人居住的悖論!當然,導致新城空置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原因,如距離母城較遠、設施配套不到位等等。如,京津新城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它既不能夠吸引在北京工作的人,也很難讓在天津工作的人把它作為經常的居住地,而且它的配套也很差,房價又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因此“空”是必然!
脫離母城的“孤城”
如果將城市比做大樹的話,那么母城就應該相當于樹的根,而新城則相當于樹的枝叉。但是現在各地建設新城,往往不解新城之義,把新城片面理解成一個從無到有的城市,把它與母城的關系有意無意地忽略掉,導致新城成為脫離母城的“孤城”。
新城的“孤”,首先表現在文化上脫離母城。新城處于建筑的空地與城市文化的盲區,本身就缺乏文化的積淀,如何使新城蘊含文化的風采、擁有健全的靈魂,是一個艱巨的課題。我國當前的新城建設,一方面陷入了建筑速生與文化空洞的泥沼,導致新城建筑以實用主義為導向、單純為功能服務、缺乏文化的承載;另一方面陷入了現代與傳統對立的誤區,導致新城建設盲目追求現代化、追求創意而缺乏對傳統文化、本土特色文化,尤其是對母城文化的傳承。新城建設的起點往往是其核心區,而核心區的標志就是地標建筑,所謂地標建筑就是幾棟標新立異、奇形怪狀的建筑物。這些和這個城市本身有什么關系嗎?顯然沒有,只不過是小城市學大城市,大城市學西方的結果而已。例如,長春南部新城在進行戰略規劃之前,就委托澳大利亞某設計事務所進行城市設計,著重設計了四座摩天大樓,其風格完全是現代的,和本地文化沒有任何關系。那么長春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工業發達的城市,有什么特色文化呢?新城的決策者們可能也說不清楚,如果說有的話,他們認為是雕塑文化,因為近年長春市在靠近南部新城的地方建設了一座雕塑公園,里面有很多現代雕塑,用老百姓的話說,大部分都是看什么都不像的那種雕塑。這和長春也沒有什么關系!其實,長春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且不說古代的,就是成為現代工業城市以后發展起來的電影文化、汽車文化、歌舞表演藝術等水平都是全國一流的。但是長春南部新城在進行城市設計的時候卻完全沒有考慮過這些,所以導致了新城成為完全脫離母城文化傳統的純現代風格的城市設計。
新城的“孤”還表現在距離上脫離母城和其它城市,在空間上布局上表現的較為“孤立”。新城本應是母城職能的延伸,與母城密切相關但又相對獨立,但目前很多新城開發距離母城越來越遠。例如,前面提到的京津新城,離北京和天津都非常遠,又沒有便捷、高效的交通連接,以至于新城與能對其產生輻射作用的城市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和聯系,形成了彼此之間各自為政、互不影響的狀況。新城如果與母城及其它城市的距離較遠、聯系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新城的發展速度,甚至還可能導致新城夭折。
案例鏈接
北京通州新城:首都CBD旁邊的“臥城”
通州新城位于北京市通州區,1997年,北京市將通縣改為通州區。由于便捷的交通和較好的區位,通州一直是北京重要的衛星城,城市建設和房地產發展很快。如今,據一份不完全調查顯示:“通州定居、市里上班”的上班族超過30萬人。但與城市建設相比,產業發展卻相對滯后,除了房地產業以外,通州一直沒有形成帶動作用明顯、富有特色的主導產業,至今只是一座為中心城區就業人員提供住宿的“臥城”。
北京亦莊新城:為GDP而生的“新城”
亦莊新城是北京三個重點新城之一,按照總體規劃,到2020年人口規模將達70萬人。亦莊原是北京的一個工業小區,1994年亦莊被國務院批準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此后,隨著北京產業結構的空間布局調整,亦莊被賦予“做大做強北京第二產業、振興首都經濟”的重任。亦莊一切機構設置均圍繞“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的核心目標。有企業主稱贊,亦莊做到了“企業創新缺什么,亦莊就建什么”。 資料顯示,到2010年底,有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700余家企業入駐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就有近70家。入區企業投資總額超過240億美元。然而,這里在重視產業發展的同時卻忽視了餐館、學校、商店、銀行、教育、醫療公共衛生、文體等社會公共服務機構的配套。時至今日,亦莊的“十二五”規劃也只有產業規劃,而沒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京津新城:亞洲最大別墅區淪為“空城”
京津新城距北京約120公里,距天津市區50多公里,規劃總面積260平方公里,規劃項目有8000套地中海抑或北美風格的別墅、一個超大型五星級酒店、亞洲最大的溫泉城和大型商業中心,準備吸引常住人口50萬人,這幾乎相當于鄰近的地級市廊坊的市區人口。7年過去了,目前已建成的1000套別墅入住率不足10%,五星級酒店常年虧損,規劃設想大半落空。[ 注:據鳳凰網《京津新城成亞洲最大“空城” 空置率高達90%》文章整理]